推荐阅读

芒果园、无人机、生产线、“吉碳云”:我们这样“找题”上课

发布时间:2025-11-26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别人的大学课堂:“同学们,现在翻到课本的第58页”。


我们的大学课堂:站在海南的芒果园里,对着一袋化肥和一台水泵‘灵魂发问’——你这一生,会排放多少温室气体”?



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大一学生赫祥和的课表,彻底“变天”了。他和小组成员接到的第一个项目任务,不是写论文,而是为一只海南本地产的芒果“算笔碳账”。



从懵圈地记录化肥用量,到蹲在车间里抄写包装机功率,用无人机勘探碳汇的水库,再到在吉利“吉碳云”平台上被复杂的排放因子库绕晕……他们一度怀疑自己读的是“热带农业侦察专业”或“工业设备考古专业”。直到他们把所有这些看似不着调的数据塞进模型,按下“计算”键,屏幕上跳出一个清晰的数字:0.142 kg CO2e。“那一刻,我们才真正懂了。原来,让一门课变得好玩的终极秘诀,就是——来真的。”



 “实题实做、虚题真做”,这不是口号,而是我们课堂的真实写照。在三亚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企业碳盘查与产品碳足迹核算》项目制教学早已不是老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模式。学生们走进芒果园、蹲在生产线、操作无人机、登录“吉碳云”平台——他们在真实项目中学习,在真实数据中成长。



01 项目制:从“真题真做”到“实题实做”


 “项目制不是等题来,而是主动找题、挖题、做题。”在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项目制教学早已跳出“模拟题”,走向“实战场”。



2023年起与吉利控股集团可持续发展共享中心长达3年的深入合作,校企双方从最初的交流到教师的顶岗实习,再到将企业真实的碳盘查与产品碳足迹核算任务直接引入课堂。学生不再是“做题家”,而是“项目负责人”。



02 如何“找题”?吉利经验给出方法论


从芒果、水稻、鸡蛋到芒果冰淇淋,多品类农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全部基于ISO14067GHG Protocol等国际标准,覆盖“从摇篮到大门”全流程。



我们不是在学理论,而是在做企业也在做的事”“没有项目就找项目,没有真题就挖真题。”—这不仅是课堂口号,更是我们将吉利成熟的“双碳”实战经验,精准注入海南自贸港绿色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



项目负责人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教师刘晓奥表示“我们基于吉利在双碳领域的成熟经验,总结出一套“找题-挖题-做题”的方法论:


找题——依托吉利产业链与合作伙伴资源,引入真实企业需求;



挖题——将已有案例深化、拓展,如从碳足迹延伸到生态碳汇;



做题——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与企业专家双指导下完成全流程。



我们不止在教学生如何“算碳”,更是在教他们如何用专业能力服务一片土地、赋能一个产业”。


03 角色变了:学生主讲,教师引导,课堂“活”了


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在我们的项目制课堂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输出者,而是项目的设计者、过程的引导者、成果的点评者。



我们不是在‘上课’,而是在‘做事’。”学生团队在调研后上台汇报数据,在“吉碳云”平台上演示建模过程,在专家面前答辩成果。课堂,变成了项目研讨会、成果展示会、思维碰撞场。



04 课堂变了:祖国的田野大地就是我们最生动、最真实的课堂


谁说课堂只能发生在教室里?


我们的课堂,在芒果飘香的海南果园里,在回荡着机器轰鸣的加工车间中,在飞起无人机勘探碳汇的水库边。


同学们完成的芒果、水稻、鸡蛋、芒果冰淇淋等碳足迹核算报告,经反复打磨后,已不再是简单的作业,而是被企业采纳,成为其绿色产品宣传与碳管理的参考依据。



当学生的成果走出校园,在真实场景中被使用——这就是‘实题实做’最有力的证明”,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副院长王涛说。



05 未来方向:项目制育出一片方法林


项目制,不是教学方式的“点缀”,而是人才培养的“重构”,这一点已经成为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教师团队的共识。实题实做,虚题真做,我们正在用真实项目,培养能实战的人才。课堂有趣了,学生成长了,教育,真正发生了。


文案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编辑

一审一校|刘晓奥

二审二校|白 磊

三审三校|今 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