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杨玉英
对照其他自贸区的发展,三亚怎样利用好自然环境、生态质量、地理区位等独特优势,努力在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中打造标杆?三亚日报记者与三亚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杨玉英进行了对话。
三亚日报:当前,全省正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一年多来,动作频频,不乏大手笔。您认为海南建设自贸区自贸港的优势在哪?关键词是哪些?
杨玉英: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使命。海南是全岛推进自贸区建设,是我国目前范围和面积最大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海南也是全国唯一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省份。之所以选择海南,主要优势的是:拥有最好的自然环境,生态质量、地理区位等独特优势。
三亚日报:随着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三亚,招商引资已成为三亚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强大引擎。如何更好地吸引大型企业落户三亚?
杨玉英:总的来讲,吸引大企业来三亚落户,必须改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核心是政策的稳定性和政府效率。国家允许海南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但是,具体怎样做,如何操作,还要靠海南、特别是三亚各级政府自己摸索。
我觉得有两个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首先,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稳定性。在政策透明度方面三亚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是在政策的稳定性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探索就要创新、就要改革,但是,只能向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政策方向改。这样,大企业进入就会有良好的预期,有更强的信心来三亚投资。
第二,要尽快全面推行负面清单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和社会需要什么、做什么可以取得效益,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比政府更清楚,特别是大企业都有比较清晰的市场战略,拓展新的市场、设立新的企业会综合考虑一个地区或城市的营商环境和配套条件。政府的号召、鼓励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在政府不可能直接从事经济活动、不可能事必躬亲的情况下,政府清晰列出不能做什么,也就是“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负面清单尤为重要。
三亚日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9月上旬,三亚日报记者先后探访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的成功经验,推出系列报道。您是否了解以上四地自贸区建设?
杨玉英:你提到的几个省市,都是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基础好、政策力度大、干部素质高。这又反过来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避免“恶性循环”,在经济基础和人才素质短期内无法相比的情况下,一定要充分利用好中央赋予的政策。
三亚日报:您认为三亚仍需做哪方面努力?
杨玉英:三亚的发展,将受益于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政策。但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受益,既考验三亚人的努力,又考验三亚人的智慧。下一步,三亚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首先是解放思想,用好中央赋予的政策,制定符合三亚实际的政策;要积极努力壮大经济规模;按照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发展相应产业,搞好空间布局。同时,借鉴国际上自由贸易港的经验做法,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真正成为政策高地。
报道链接:http://epaper.sanyarb.com.cn/html/2019-09/30/content_288701_1655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