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三度”建设工作,分享课程“三度”建设工作先进经验,5月22日,我校在书山馆报告厅召开课程“三度”建设经验交流会。课程“三度”建设代表专业和代表课程在会上作经验交流。校长助理隋姗姗,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处、学生处、学生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全体专业教师参加会议。
本学年,学校加快推进课程“三度”建设,坚持早新为先,争取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业周期内学得更充分饱和,激发学业自信,突显“学生竞争力”。在学校建设方案的指导下,首批试点学院不断明晰建设要求,积极参与和完善建设环节,教师主动对标标准,积极组织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三度”建设的受益者。
此次交流会从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等7个先期试点的学院遴选出8位教师代表,分别从专业和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就课程的预习、导读、阅读量、过程考核、课后作业及考核结果等方面的具体建设情况进行经验交流。
其中,艺术设计学院陈琳老师从专业建设角度出发,分享了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体系改革中如何跨越专业界限的经验做法。该专业在教学体系改革上注重打通专业基础,牢固三度建设基石,在做好课程“加减”法的同时加强设计课程的专业交流;在教学方法改革上训练学生的多种设计表达能力;在教学考核上注重多元化,推动整体改革和过程改革;在质量监控与调整方面加强课堂管理、教学文档管理。通过建设,环境设计专业整体呈现出理论课程和设计课程饱和度、深度、学业紧张度明显提升的效果。
财经学院张光教授等7位教师从课程改革的角度进行经验交流。财经学院张光教授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参与具体项目进行专题研究,选用问卷星等信息化手段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同时,他建议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固定教师开课课程,增加开宽口径课程,进一步增加教师之间协作及师生协作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盛宝金科学院高一兰老师从课程教学需求出发,精选学生的参考教材和课外阅读教辅书目,通过课程导读图示让学生能尽快投入学习,借助信息化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开展考核方式改革。艺术学院陈博老师借鉴国外高校教学的先进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管理学院杨帆老师将知识点制作成计分小卡片,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既增加了课程的深度又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人文学院高晨老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造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外国文学历史时空,并且在考核中也体现出了课程的深度和饱和度,提升了学生学业的紧张度。信智学院刘小飞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项目案例始终贯穿教学全过程,并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学生日常考核。法社学院胡宏雁老师针对国际经济法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加强过程性考核,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获得感。
教务处处长于淑波作总结发言,她表示此次汇报交流的8位老师既是三亚学院课程“三度”建设的先行者,也是全校参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教师队伍的代表者。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永恒命题,学校始终创造性地进行着这场生动实践,深度、持续、系统的进行教学改革。从课程地图构建到课程大纲国际化,从重点专业建设到专硕点的积极推进,从五种品质塑造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及办学纲要的制定实施,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业体系已逐步建立。
于淑波表示,课程建设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工程,不单单是教师和学生的事情,也不单单是教学部门的事情,需要全校师生的广泛参与。本次的课程“三度”建设经验交流会,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希望全校专业教师能借鉴到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并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改革,最终实现全校师生对于课程“三度”建设工作“人人关注,个个知晓,全体践行”的良好效果,确保下一阶段课程“三度”建设扩大试点学院、增加试点课程覆盖面工作的有序推进,不断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据介绍,学校近期将公布新一批课程“三度”建设立项课程名单,课程“三度”建设工作将在全校范围内有序开展,最终实现所有课程全覆盖的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