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我校召开院长工作述职会,各学院院长分别作学期述职汇报,分享院长视角下的办学思考,总结各学院办学成果、办学经验和办学思路,互学互鉴,共同提升,共同推动学校进步。校长陆丹,党委副书记、学务长沈建勇,副校长聂培尧,副校长、人事长车怡,校长助理隋姗姗出席会议。
院长工作述职会
会上,16位院长依次作8分钟限时发言,从宏观大背景下分析各学院的办学情况,交流不同学科专业的办学思路,并结合学校学年工作要点,对新学期工作计划开展情况进行汇报。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院长刘开南从经济学和信息学的视角下分享了其学科建设的思考。他表示,不确定性既可选择已知、跟学,也可探索先知,先行和创造、逐步优化。在数字经济的拐点下,应以自身的超级确定对冲不确定,即是抓住可知可循的大趋势和人工智能的智能产业小趋势。信智学院的发展首先要做大的战略布局,并在小的方面抓实和坚持,2018年技术升级和对低产能的淘汰,其核心是智能技术的发展,信息学科的建设要善于发挥大数据思维和智能化思维。
各位院长依次发言,分享办学经验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志强从一般性学院功能站位出发,着重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基础教学外学术功能的延展。他表示,学院在承担基础学科存续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经典教育的功能;在做好规范动作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学术GDP产能,建立有机学术共同体,继续保持省级课题的占有率、基本实现全院教师省级课题全覆盖、省级社科成果奖项不落空的学术能力。同时,通过高质量的学术活动,拓宽高端学术品牌、扩大学术影响力和美誉度。管理学院院长王丹基于全国民办高校管理学相关学科和专业排名分析了目前管理学院学科建设的方向、问题和解决路径。她表示,数据是办学中看得见的短板,管理者局限往往体现在看不见的短板,而这也正是学院未来长期办学的工作聚焦。如何让教师提升职业认知、如何关注学生的受教体验和如何提高院长自身素质,是管理学院提高学术、教学、队伍、学风和创新的重要抓手。
陆丹校长在听取各学院院长述职后,充分肯定各学院的工作成绩和工作表现。他表示,各位院长都能真诚地分享知识和经验,有独立的办学思考和办学经验。因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发展时期的学院和不同的职位担当,决定了各学院不同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着重点,大同中有小异,各位院长也充分展现出不同的风格、思维、态度、站位、经验、视野、能力和格局,如何趋同、保持自我、找准站位值得深入思考。
陆丹还与各位院长分享了不确定性与数字经济和经济下行背景下,人力资源市场的行情和全国高等教育专业调整的范式。他表示,欧化世界的不确定性与中国高度相关,而中国的不确定性却与其不同。不确定性是未来的思维,一直存在,且变数较多,“对懒人来说,不确定性是灾难;对创新的人来说,不确定性是机遇。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中,我们应该思考的更多,我们如何定位自己?”
陆丹校长总结发言
陆丹指出,办学,不仅需要左顾右盼的横向比较,还需要有前瞻后顾的自我比较,更需要“找自己麻烦”“找自己问题”。在比较中,做到心中有数,学会认知彼此、找到不足,学会赶超别人,推动学校进步。他勉励全体院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跨界思考、扩展思路、打破禁忌、准确定位各学院在学校、同行、区域、教育系统长短周期内的办学发展问题,了解宏观、着力细节,抓细、抓小、抓到点上。
“有为才有位”。陆丹强调,在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背景下,跟进、跟紧政策导向,才能更好融入地方发展;挤进全国学科高圈层,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校企深入融合,才能更好地尽社会责任。陆丹表示,“全体教师要准确归位,正确认知并敬畏教师职业;要聚焦学生,关注学生专注力;要从技术的大趋势发现经济大趋势,找准学科专业小趋势;要从长远缓慢的变化中、从学科发展长度中定位自身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要提高学科水平、专业竞争力和学生竞争力,享受办学的乐趣,找到从教的乐趣”。
(文图:徐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