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三亚学院终身名誉校长李书福来到三亚学院,与在校师生及校友代表面对面交流,围绕“高等教育变革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自贸港封关”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回应学生关切,为学校发展与学子成长指明方向。
直面教育痛点:
打破“千人一面”,用“一生一策”成就“千人千面”
在交流过程中,李书福明确提出,当前社会形势与高等教育发展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传统 “千人一面” 的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他着重强调教育必须回归本质,用“一生一策”回应“千人千面”的培养需求。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必须主动打破传统束缚、推进变革,将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的赋能工具,推动教师角色从单纯的 “知识传授者” 向学生的 “场景指导者” 与 “学习陪伴者” 转型;同时,学校要积极打破院系之间的壁垒,依据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以及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对接市场需求,既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追求,也能为社会持续输送所需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产学研深度融合:
以实践为纲,产教融合服务学生成长
李书福强调,吉利教育始终坚持产学研协同发展之路,充分整合全球优质师资资源,深化产教融合,他建议推进项目制教学,紧密依托产业学院优势,优化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产业一线实际案例,切实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人才培养更贴合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为产业高质量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在具体实践中,应将企业实际项目、技术标准有机融入“必修课 + 选修课 +自选课” 的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践行“场景指导者”角色,带领学生深度参与真实的研发与生产场景;学校则可依托企业提供的真实场景,灵活设置学科方向、创新教学方法。尤其在“人工智能 +” 时代背景下,要充分利用“芯位教育”平台,助力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专业知识。
聚焦自贸港机遇:
找准“双创”人才培养切口
李书福对海南自贸港封关后的发展充满期待,谈及海南自贸港封关后的发展机遇,李书福建议学校紧扣政策红利,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为“创新创业”型学生提供支持与项目指导;解读好自贸港政策,挖掘自贸港政策优势,抓住自贸港发展的机遇,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与自贸港优势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面对学生提出的“创业与学业如何平衡”困惑,李书福结合自身经历与吉利人才培养案例分享,强调“实践是最好的创业课堂”,“与其纠结‘选创业还是选学业’,不如让学业为创业服务。”创业的学生可充分利用“芯位教育”平台,灵活调整学习节奏,实现“一边上学、一边创业”。
寄语学生:
以“学真本领,练硬功夫”赢得机会
李书福坦言,当前就业竞争加剧,但焦虑的根源往往是“学生能力与企业期待不匹配”。他建议学生从两方面破局:一是“学真本领,练硬功夫”,聚焦专业核心能力,用“不可替代的技能”增强底气;二是“主动破圈”,通过实习、志愿服务等方式联系实际,接触社会,更好地锻炼自己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硬实力,以“三实”回应“三创”。
寄语校友:
你们是吉利教育最宝贵的财富
面对在场校友对三亚学院培养、吉利教育所赋予的价值观与成长信念的感谢,李书福表示,未来学校可探索校友联动核心举措,构建互助生态;研究统一政策标准,推动吉利教育的校友权益升级;同时邀请校友企业家参与专业课程设计,并借助校友导师的实战经验,帮助学生提前接触行业前沿,提升就业竞争力。
此次对话中,李书福强调,三亚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要始终以“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为初心,在高等教育变革与自贸港发展的浪潮中“思变、谋变、求变”,走在全国前列,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海南乃至全国的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