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迎难而上、主动求变——高等教育战略发展研讨会在三亚学院召开

发布时间:2025-08-14浏览次数:12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811日,吉利教育高等教育研讨会在三亚学院召开,吉利人才发展集团CEO、芯位教育董事长、三亚学院理事长陆丹博士以“迎难而上,以结构调整聚焦人才培养的战略”为主题做主旨讲话。三亚学院校领导班子、六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聚焦全球变局、AI化浪潮、产业变革、就业严峻的背景,思考学校如何办学。


陆丹博士给出的答案是:办学必须回归初心,以学生高质量就业、高质量升学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重点强调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陆丹博士回顾,早在吉利教育创办时,李书福董事长就将“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作为吉利教育的办学理念,如今面对变局,更需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主动推动办学改革,要以“三实”落实“三创”,以“三个校园”平台机制落实“千人千面”教育模式并努力开创教育无限可能。学校要深刻领会、系统安排并始终将这一战略落实到办学行动纲领、工作计划、工作流程、重点项目和全面考核之中。



陆丹博士指出,教育需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引领”,学校人才培养要从行业变革及技术挑战引发的新就业场景来倒推学校究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专门人才,要有决绝的勇气通过战略聚焦与生态重构应对确定性的变局。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系统性转型,将帮助学校更好地应对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确定性挑战,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


陆丹博士重点指出,传统的学科边界变得模糊;传统稳定的课程组合所构建的专业也变得脆弱,只有以及时性和模块化构成的流动性课程才能构建以弹性来应变的专业架构。


变革的核心策略应围绕办学架构重构、学科整合、教学创新与生态协同展开。


学校学科结构性调整的原则是,整合和稳定学科阵地,保证教师和学术有归属和聚焦;调整专业的原则是,专业有能够对焦、且具有较高活跃度和可持续性的应用场景,在此前提下,还要保证专业具有弹性结构,以保证专业能够持续适应产业变革和技术挑战不断带来的新场景新要求。


基于上述考量,可以考虑围绕“数字智能与先进制造”“现代商业与金融创新”“大健康与生活服务”“创意传播与艺术设计”“社会治理与教育文化”五大垂直领域,整合现有十个学科门类,形成稳定且可以减震的学科架构;在保留学科核心基础课程的前提下,专业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应根据市场新需求动态调整;鼓励学生在调整后的学科群内跨专业选修课程,创造条件支持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新的课程体系形成“通识课+学科核心基础课程+必要专业课程+领域解决方案课程+职业技术及能力课程”的四类课程体系。


陆丹博士进一步分析,结构调整是唯一应对系统性变局的办法,但这对办学、教学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他相信吉利院校的同仁素来具有的理想、情怀、决断和能力,也相信吉利院校所有师生员工有同舟共济、奋勇向前的精神和愿望。



同时,他也分析,聚焦就业微场景变化,对全行业的办学、教学也都是新挑战,他鼓励到,吉利院校在落实李书福董事长关于办学系列指引的过程中,一直走在同业前列,从对标企业需求的课程地图到缩短企业学校距离的产教融合系统性举措,已经积累许多经验。现在,在传统的调研、分析工具基础上,还有各种大语言模型、芯位教育模型的新分析工具,可以利用芯位教育模型生成的行业新微场景的微课程,教师与企业合作交叉验证基于模型开发课程的实战性能,以实现“课程支持-场景渗透-就业能力”的快速对接,来灵活应对复杂、交叉、多变就业场景所需知识、方法及技能。


陆丹博士指出,在必要以结构调整来应对变局的过程中,对传统行之有效的教学系统挑战很大,他鼓励学校积极利用“芯位校园智慧”平台,实现教学班级与行政班级的融合管理,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实现AI赋能教学和教学管理;鼓励全体教师要主动求变,从传统教师角色努力转型为“产教通”双师型人才,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场景引导者、能力形成及问题解决的助推者”鼓励教师调整熟悉的路径,主动通过学科平台寻求资源、参与科研;鼓励学院聚焦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全程。


陆丹博士指出,结构调整后办学系统的重心要转移,办学治理结构和制度重在聚焦战略和激发活力。学科平台聚焦科研与学科核心基础课程、学院平台聚焦教学与学生、专业平台聚焦就业场景无缝衔接的功能定位。同时,建立全员考核与招生就业挂钩机制,强化危机意识与责任担当。


陆丹博士强调,结构调整过程也是改革的过程,要注重办学生态协同与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各院校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持续与各类各层级有活力和能持续发展的企业合作,避免依赖单一企业资源;打造AI办学环境,全员利用AI、利用芯位教育平台,将AI思维植入办学、教学全过程,将AI工具融入教学、管理与科研全领域,以助力学校提升办学效率与创新能力;利用芯位构建“三个校园”的全球化合作网络,主动接入优化的教育资源供应链,形成更具有竞争力的教育品牌。


同时,他透露,芯位教育即将全新打造AI商学院、智能座舱学院两大创新平台,从研究生教育入手,拉动本科教育,整合全球优质师资与产业资源,探索 “产学研用” 一体化培养模式,培养有竞争力的高端技术和专门人才。



陆丹博士要求,各院校要抓紧暑假关键期,完成学科核心基础课程遴选、微课程图谱开发需求报告;完成对已部署的AI教育系统平台(芯位校园智慧)的接入利用;启动干部讨论、教师沟通和全员培训;启动加强学科对接行业、专业对接企业、课程对接岗位系统建设的新方案落实计划;保证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执行建设的系统工程全面推进与落地。


陆丹博士重申,AI时代的教育变革是“退无可退”的生存之战。院校要通过战略聚焦、生态重构与敏捷响应,推动教育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引领”,系统聚焦、聚力人才培养,构建教育免疫系统,在变局浪潮中勇立于不败之地,挺立改革前沿。中国高等教育将不断迈向新台阶,学校全员需要“再学习、再聚焦、再出发”。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浪潮中,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转化为主动拥抱技术变革的角色转变,将理性思考与实践行动紧密结合。持续提升办学能力与品牌影响力,让教育真正成为支撑学生成长、服务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此次会议为应对变局、重构教育生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指明方向。三亚学院全体同仁将以此为起点,敏捷响应、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为培养适应AI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实现高质量就业与社会期许奠定坚实基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