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陆丹校长在2018年USY进取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8-12-03浏览次数:3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9Y7A1317 (1)的副本.jpg


各位尊敬的老师,各位同仁:


今天,是我们像农民一样经过一年的耕耘收获的最大果实,我相信他们自己会为自己的劳动付出而骄傲,在座的每个人也会为他们的劳动有我们的参与而自豪。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校有很多变化,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用很多具体内容表达。三亚学院经过几个阶段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有我们自己对民办大学的理解、对中国高等教育在体制下需要发展的环境、方向的理解以及我们在本土所有的学科、环境对我们需求的理解……我们在这里回顾、总结、分享思考。


一、回顾重点工作


过去的一学年,同事们各自辛勤劳动,为培养人才作出积极努力,学校在全体进取者的奋斗里,又进一步。指导办学实践的办学纲要制定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系业已建立,十三五规划的年度各项目标基本完成,围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各项举措顺利进行,支持专硕点建设的学校系统性建设尤其是直接参与的相关学院和专业的老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参与提高课程质量三度建设的试点课程试点专业试点学院正率先投入创造性的工作。


二、回顾教职工成就


与许多教职员工收获职业劳动成果的同时,学校也有许多收获,引进了四十多位双高人才;有38位在校工作多年的老师成为学校获得高级职称评审权以后第一批晋升的副教授、教授;有15位年轻老师考上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出岛学习交流的人数有283人次,出国交流工作的教师有40人次,有319人次获得全国、省、市、校表彰;有更多的教职工为学校发展以主人翁精神出谋划策、献计献策;又有6所学院按照学科建设的新目标要求重新组建领导班子,一批更有经验有水平的同志走上相关学院领导岗位;科研成果再创新高。


三、回顾学校成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各方面的努力让学校收获了更多荣誉。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和最大的荣誉来自学生用脚投票,在中国民办本科教育的制度安排上,学校在第三批次招生,经过几个阶段性的奋斗,今年新生百分之二十在一本分数线,百分之七十在二本分数线,只有百分之十在三本分数线。新一批人才的引进、新一批本校教师获得高级职称资格,新生生源分数结构的变化,是我们学校成长过程中标志性的事件,加上学校办学纲要的实施和学校系统性大学健康生态的建设,所谓大学乃大师之谓也的基础与环境,正在我们这所大学渐行渐近。


四、卓越大学需要经历阶段性成功


一所好大学,需要人力、资金、经验、时间的长时期积累,更需要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系统建设以形成完整而健康的大学生态,人才荟萃、人才辈出,才成就百年名校的江湖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可以说,今天业界公认的好大学大都具备这些基础性条件。


在朝这个方向前进的过程中,大学的阶段性发展需要阶段性的目标、策略、办法以及相应的阶段性成果来标示目标的实现。大学每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与阶段性的成功是理想的、系统、完整、健康的大学生态或成功的大学所必要的条件,是长成未来茁壮成长、参天大树的健康基因。


五、三亚学院历史阶段性成果


三亚学院十三年办学经历中,在“学生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走向社会”核心理念指导下,不断地树立一个个阶段性目标,从规模建设、教学为中心、科研精进、内涵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国际化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课程质量的三度建设等等,都是学校卓越进程远大、美好、理想目标必要的一个个阶段性步骤;而我们大学中每个人的进取和成就无不是这个过程中累积大学总体成功的一个个必要条件。就此而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功之人。


今天学校大会表彰的同仁,是在我们之中于方方面面工作更加突出为学校建功立业的进取者,他们集中标识我们共同的“以学生为中心、以进取者我标榜、以教育情怀为乐趣”的理念、志向、价值观和行动力。我们真诚的为他们喝彩,也为我们每个人自己庆贺!


六、大学组织的生命力


一所大学,就是一个完整的正式组织。这个组织的生命周期是世界已知组织生命力最顽强最旺盛的一种组织形态。但具体到每一所大学,不成功的组织早已经不在,衰退的组织明天见不到了。


成功的组织也并非一劳永逸,其历史进程也是起起伏伏,其人员也会出出进进。有起伏而存活下来的组织有更强大的机体免疫力,更加有危机感,更加自重;组织内部一些人员离开,他们中大多数也是组织发展过程中曾经需要并作出过相应贡献的人。他们的离去会引起组织机体的应急反应,也会引起组织反思和免疫力提升。


留在组织中,与其说是与组织共进退,不如说是彼此与时俱进、同舟共济。因此我相信,组织即人,人即组织,同理,大学即人才,人才即大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今天在座的都是今天这所大学不可或缺的一个。每个人都值得这所大学无比珍惜,尽管每个人在不同岗位发挥不同作用,每个人成长轨迹和成长速率并不一样;每个人都是大学毫无争议和义不容辞的主人,尽管每个人未必同时和同等程度的意识到,也尽管每个人未必在同一个时间得到组织完全等同的重视,但这不应该影响处于管理位置的人对每个人同等的尊重和珍视,也不应该影响每个人对自己的自信与自重。我们可能都需要古代哲学向死而生的积极思维,不要只是在失去的时候才会觉得在场和主人的感觉很不一样。


七、大学的人才


如果说幸福是辛劳换取的,人才则是为组织解决问题应运而生的。从来没有坐享其成的幸福,就像没有一劳永逸的人才。早先的创业者与陆续引进加盟的双高人才,都是学校需要的人才。在这同一所大学,我们每一个人人格没有尊卑高下,工作唯有学生优先。大学靠人才靠大师支撑,但大学却又只为学生而生而兴,大学系统性工程的诸多功能与成就无论多么了不起,都得重回学生杰出这个办学原点。所以可以说,大学其他的卓越,都必要基于学生的卓越。这是我们大学在这个依然是人才短缺、百业待兴的阶段,全体教职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观念的理由,是我们为提高课程质量精心开展课程三度建设的理由。


新创办大学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方面的人才,大学不同的领域和岗位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但是,一个完成完整系统建设、形成健康生态的大学,需要的人才都是一样的。人人都应该是进取者,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都应该以教育情怀为乐趣,都应该具备志业、敬业、专业、乐业四种基本职业素养,都应该悦纳融入学校的阳光进取、卓越精致的文化,每位教师都应该是教学和科研的高手,


每位干部职员应该都是管理服务的行家。今天我们正面临这个看起来简单明了、容易实现的目标,但实际上,并不容易。每个人的成长并不是孤立静态评价的,而是必须在环境比较中才有完整价值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也必有动态的你追我赶。


八、我们所处的环境


今天的世界正处在更加激烈的确定的不确定性中,今年中国正面临经济下行和新技术挑战中,今天的大学间和大学教师的竞争不止是在传统领域还在其他不确定性的方面,有的可以前瞻,有的则难以明确预测。


今天我们所处的海南遇到空前的政策利好,但是在一个区域,国家的产业政策并不是在什么历史阶段都灵,即便无比优惠的政策也需要遭逢恰到好处的时代环境和本土基础。岛内可能大量引进的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既可能帮助早日形成高等教育的区域聚集效应,也可能带来更激烈的校际竞争。没有什么风口能够把所有的猪都吹上天,就像全球化进程的现代化高速路总有人被抛离快车道。我们身在大学,作为读书人、做学问的人,每天踏着铃声进出校园,就自然的身处时间之潮头,不只是更加深悉古代哲人的逝者如斯,也更加明了不进则退。守着风景依旧的美丽校园、看着一届届朝气蓬勃离校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我们比谁都明白,时间可以是知心朋友,也可能是别的什么伤逝之地。


九、大学与自己竞赛


我们不只是时不时感伤不舍昼夜如大河日下终将逝去的时间,我们还时时忧虑自己即便全力以赴地办教育,一身疲惫、满身伤痛也难免一身毛病。学校存在包括人才短缺、课程质量不平衡、人才效能发挥不充分、服务中心和服务师生不足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校级领导班子、中层干部队伍尤其是是我本人的见识、经验、能力局限有关,与学校办学所处的体制外环境与区域环境不先进有关,也与办学时间短积累不足有关。


有的困难可以随人的自觉性提高、制度改革和与时间赛跑的态度、机制及办法而改变,有的则非一般的经验能够解决。其中最大的难题是人们最难看到、最难接受和最难以割肉断腕方式面对自己的问题,有时候这就像饥渴的巨人永远喝不到自己腰部以下的河水一样不可企及,就像自己不能给自己推拿-因为人预知有痛会让过推拿病灶的劲道。人在年轻时候感受不到身体的存在,只有年龄增长、病痛有加才感知到自己的骨骼、经络、穴位的存在;同样,健康的组织和社会也难以感受有病,真正到多数人普遍感同身受的痛,制度病得已经不轻。


中医说:治病易,治大病难,治未病更难。中医善意妙手向年轻人推广保健不容易,就像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给在位有权的提意见不容易一样。这与人们自己所处的位置状态、感知水平、自信与反思能力有关,同时更与人们的思维定势有关。比如,军人群体成为人文学者不易,军人思维定势是服从,人文学者思维定势是质疑;比如,制造业企业要挣互联网的钱不易,传统制造业经营离不开金字塔的内部结构,金字塔的思维定势与扁平的互联网思维不同,投入产出的帐也是两种算法,投入这一步就迈不出去,反过来也一样,互联网企业干不成传统实体经济;以此类推,当官与经营企业,娱乐与科学等等都是如需要重生一样的难题。跨界难、反思难、自省自救自愈更难。所以,大学组织同社会一样,需要更有效的制度机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以开天眼,治未病。


十、大学与制度性反思自省


祛除利益等必然在场的因素,仅仅因为教育经历、实践经验、事业成功及已然在位的思维定势,就难以自己突破自己的藩篱和自己因为曾经的成功而同时俱来的铁笼。


总要病得大痛才不讳疾忌医,总要付出不必付出的代价才回头是岸,这是人类的弱点,可能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梗。它的存在是大学和知识界必要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在病入膏肓之前,顷听中医善意,聆听身体的声音,接受场外清醒者的关于“孩子有病与否”的洞喝。这种自省与听从劝告、悦纳批评,是大学民主协商和监督机制必要存在的理由,更是我们这所年轻的大学在尚还身强力壮、头脑正常时,教职工人人都必要在场做好主人翁理由。


十一、一起努力的主人翁


如果考虑这些种种环境和条件因素,明显的,我们过去十三年和过去一学年取得的所有成果都只是“大学需要用钱堆、用心锥、用时间煨和用力与自己较劲”长程之路的一小段,距离卓越我们还有不小距离。


顺便报告一下,过去学年学校的教学科研经费增长百分之二十,明年预算在此基础上还将继续增长。虽然包括环境在内的所有发展中的困难都在给我们实现目标设置难题,让我们有时候觉得要实现心中教育梦想距离好远。但因为年轻和环境的不幸,我们相信:距离产生恐惧也产生美,距离催生希望更催生动力。


也许,恰恰是因为年轻大学的血气方刚,也许,恰恰是因为环境条件不足的不幸,会愈发激烈我们“自力更生、合力更新”的斗志。我们相信:距离产生恐惧,也产生美。距离催生希望,更催生动力。


希望借助今天的表彰大会,得到我们每个人心中教育进取路上卓越梦想的共振。为了明天学生更好、学校更卓越、对社会贡献更大和我们每个人更优秀,我们继续一起不懈努力奋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