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正式发布《三亚学院课程“三度”建设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文件是学校出台的首个课程“三度”建设指导性文件,对建设过程中的基本原则、思路和目标、要求和路径及建设标准等提出明确要求。
学校正式发布课程“三度”建设指导性文件
《意见》指出,根据“鼓励积极,先行先试,分批建设”的原则,分两个阶段进行课程“三度”建设,“十三五”后两年(2018-2020)为试点建设阶段,“十四五”初期(2021-2022)为推广阶段,完成全校专业课程“三度”建设。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质量核心,坚持系统设计,坚持“加减”有度,要“早”“新”为先、管理同步、精细存量。
《意见》强调,开展课程“三度”建设,对持续提高课程质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课程“三度”建设实行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层层递进,形成全系统责任落实体系。各学院要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课程“三度”建设工作小组进行整体规划、政策指导、全程跟踪、进度监督、质量监控等工作,全员参与课程“三度”建设。
《意见》中还对课程饱和度、课程深度、学业紧张度课程指标以百分制评定方式形式进行量化,凝练观测点,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构建课程维度更好地提升核心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质量。
此次课程"三度"建设,是我校深入加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质量建设,坚持“为了学生更好走上社会”这一办学的原点,坚守“以学生为中心,以进取者为标榜,以教育情怀为乐趣办学”战略支点的重要举措。将使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长期的系统性建设中,深入挖掘并进一步唤起学生学业自信和教师教学自信。
2018级新生积极参加学生中心开展的相关学业指导,呈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据教务处介绍,遴选专业核心课进行“三度”建设,强调要教给学生作为一个专业所必要掌握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业周期、有限专业核心课的“专业知识架构的系统性”中,“学得早一些”“学得充分饱满一些”“学得更多更新一些”“学得更能用一些”。只要做到早、多、方法、有用,就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课程自信和反馈教师自信。
记者了解到,课程“三度”建设作为我校开展的全方位、系统性的教学改革,需要花功夫、形成共识和有能力操作。既要做必要的加法,还必须同时做减法,一是精细学分存量,二是课程以外的活动“减法”,要留给学生更多围绕课程深度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整体思路和具体措施高度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目前,7个试点学院“三度”建设的专业和课程遴选工作已全部结束,将就21个专业的151门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首批“三度”建设,并优先遴选具有副高以上专业职务和具有博士学位的优质师资担任主讲教师。
据介绍,为全方位、系统性推进课程“三度”建设,学校还出台多项措施,专门成立“写作中心”,为学生搭建专门写作指导服务平台;专门出台《关于为中青年教师开设研究方法训练课程的实施方案》,加强中青年教师核心能力。
在10月26日院长工作会议上,校长陆丹强调,课程“三度”建设是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学生生源结构变化,有效实施学校学生为中心发展战略,紧扣提高课程质量目标,持续聚焦课程建设的有力之举。作为我校在教育教学上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课程“三度”建设和国际化课程大纲、小班授课等已有举措相比,既异曲同工,又更加深刻,对加强教学质量和学业质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编辑:徐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