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华网“十九大精神进校园”介绍我校经验做法

发布时间:2017-11-28浏览次数:2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志强受邀接受专访


 1.jpg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新华网推出“十九大精神进校园”系列访谈节目。日前,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志强受邀做客新华网访谈间,系统介绍了学校在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中的具体做法和典型经验。


开展“我的十九大”主题学习 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结合在一起

 

主持人:连日来,广大青年学子学习十九大的热情持续升温,全国高校掀起了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热潮。请王院长介绍下,三亚学院的师生是如何学习十九大精神的?

 

  王志强:党的十九大是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学习贯彻好十九大报告精神是当前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我们三亚学院也不例外,开幕当天,学校组织全校2万多名师生观看了十九大报告的直播。

 

  在组织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的过程中,三亚学院突出了这样一个主题:“我的十九大”,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在十九大报告中找到与自己的学业、事业以及未来职业和人生规划相关的契合点。这并不是让学生拿报告学、记、背,而是要把对报告的理论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求。学校组织了以“我的十九大”为主题的学习问题征集活动,面向全校两万名同学征集了两万多个问题,然后再组织理论力量给予回答。通过这种征题和答疑,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身与国家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自己人生规划的位置。

 

  通过这种“我的十九大”主题学习,可以让学生真正把自己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结合在一起。

 

  主持人:学校通过哪些形式来帮助学生领会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和精髓?

 

  王志强:在十九大报告发布的第二天,学生自主发起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学习研究会”,这个社团创下了学校学生社团人数最多、发展最快的一个记录。社团的海报贴出之后,同学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报名,一个星期有2000多名学生加入学习研究会。

 

  有人说大学生对政治不感兴趣,并不是这样的。大学生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政治事件是非常感兴趣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学习研究会”就是由学生自己发起的,而且是海南省第一个学生研究会,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指导学生们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给研究会赠送了五百本十九大知识读本,还组织了一次海南省校际青年关于学习十九大报告的座谈会,请来自省内其他的高校的青年学子坐在一起共同学习十九大报告,在两万个问题从中选出100个问题编成十九大报告大学生读本,帮助同学们学习十九大报告的精神。

 

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作为办学的第一推动力

  主持人: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将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强调教育事业放在优先的地位,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必将推动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三亚学院是以怎样的教育理念去贯彻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

 

  王志强:十九大报告作出这样的表述,令教育界感到振奋。高等教育有四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其中,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应该完成的第一要务。

 

  三亚学院秉持“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怎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做一个健全、理性的社会人,要培养五种能力,即价值观、思维方式、专业方法、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要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这是教育的第一理念。

 

  主持人:三亚学院有哪些体制机制保证这样的教育理念落实到位呢?

 

  王志强: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讲政治,要旗帜鲜明。三亚学院从办学初期开始便明确了“以党建促校建”,“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作为办学的第一推动力”。这不是一句空话,早在办学初期,学校对党员教师提出“三不三要”的要求。“三不”,即政治立场不动摇,教学科研不落后,荣誉利益不多占。“三要”就是立德树人要领先,师德师责要率先,困难任务要靠前。通过12年的自力更生,三亚学院发展到现在占地3000亩,师生两万多人的现代化大学,靠的就是这种共产党员吃苦在前、无私奉献的先锋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而且还要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三亚学院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学工、党支部齐抓共管的机制,此外,辅导员转型为思想导师,设置思政访谈室等一系列举措,都保证了立德树人的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始终。

 

实践性培养促学生品德养成 思政教育拥抱技术创新

 

  主持人: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对青年的人生成长非常关键,具有奠基性作用。您认为在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上,有哪些新方法能更好的推动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王志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性教育,更是一种德性养成的教育,学校更重视这种实践性的培养。思政教育不能仅仅是学习书本,过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试主要考查知识点,现在我们让学生去做志愿者服务,用服志愿的时长来拿学分,在实践过程中养成自己的道德德性。

 

  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别重视实践教育,组建了天涯知行社,“知”就是带学生读经典、读宣言、读十九大报告,“行”是让学生到基层去,到社会服务一线去,让他们了解国情,认识国家的基本情况。三亚学院从2015年以来组织学生到贫困乡村去进行扶贫调研,走遍了海南省贫困县市。

 

  主持人:据了解,目前,三亚学院思政课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试点改革,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之一,涉及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您能否就该项目展开做个介绍?

 

  王志强:三亚学院非常重视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以年轻人喜欢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思政课相结合,利用MOOC混合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的大学生们都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从小学的时候就习惯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

 

  思想政治教育要拥抱技术的创新,三亚学院将移动互联端变成教具为思政教育所用,开展了基于利用MOOC和移动互联技术的智慧教育,现在有将近7万人次同学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好地接受思政课教育。学校在改革过程中通过连续问卷调查得知,很多同学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加快脚步 让思政教育跟上国家发展步伐

 

主持人:您认为新时代对青年人提出了哪些新要求?青年应怎样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者、实践者?

 

  王志强:新时代对青年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组织学习十九大报告中,学生要找到契合点,把个人人生奋斗的目标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整个国家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结合起来,找好自己的定位点,使自己与整个时代主流结合,相向而行,在成长中为国家进步贡献力量。

 

  主持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教育新航标清晰明朗。接下来,三亚学院将如何加快脚步,让师生在思政教育上更好地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

 

  王志强: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一步,将从制度和体系上更完善地打造教育思想贯穿教育全过程的体制机制。在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团委合署办公,学院老师下社团指导学生“知行合一”的培养,另外,还会针对十九大报告拍出100个微课短视频,用学生更感兴趣的方式推送到手机上,让他们随时随地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报告精神。

 

德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永远在路上,会不断奋斗。



报道链接:

新华网:三亚学院:让思政教育拥抱技术创新

http://education.news.cn/2017talk/1122a-no-portrait.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新华网:三亚学院:加快脚步 让思政教育跟上国家发展步伐

http://education.news.cn/2017-11/24/c_129748865.htm

新华网:三亚学院: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作为办学的第一推动力

http://education.news.cn/2017-11/24/c_129748857.htm

新华网:三亚学院:开展“我的十九大”主题学习 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结合在一起

http://education.news.cn/2017-11/24/c_129748851.htm

新华网:三亚学院:实践性培养促学生品德养成 思政教育拥抱技术创新

http://education.news.cn/2017-11/24/c_129748863.ht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