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校召开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总结大会陆丹寄语新生成功不易未来可期

发布时间:2015-09-24浏览次数:2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我校举行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总结大会
   9月23日下午,我校召开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总结大会。党委书记、校长陆丹转达董事长李书福的贺信,勉励新生做好准备,在大学四年里更好的学习成长。陆丹同时寄语新生成功不易,未来可期。台南应用科技大学校长林品章一行受邀参会。校领导沈建勇、洪艺敏、刘晓鹰、车怡、顾斌、贾朋社和各学院负责人、教师代表共同出席大会,与2015级阳光学子们一起迎接大学美好时光的到来。

 
党委书记、校长陆丹,校领导沈建勇在队伍前进的左前方迎接军训方阵
   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学生护旗队护卫校旗走进会场,军训阅兵正式开始。伴随着嘹亮的进行曲,学生方阵迈步走向主席台,响亮的口号、整齐的步伐、青春的面孔,张扬着2015级新生的活力与激情。党委书记、校长陆丹,校领导沈建勇走下主席台,在队伍前进的左前方迎接军训方阵,欢迎2015级全体新生走入大学之门,拥抱大学梦想。
 
  军训阅兵仪式结束后,开学典礼正式拉开帷幕。党委书记、校长陆丹首先转达了三亚学院董事长李书福的贺信。李书福在贺信中关切2015级新生:“大学是通向社会的高速路,新生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在大学四年更好地学习成长,在四年之后更好地走向社会?”董事长李书福期待在四年之后的毕业典礼上见到大家收获沉甸甸的、内涵丰富的、含金量高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党委书记、校长陆丹勉励新生在大学四年里更好地成长
   面对三亚热情的阳光,党委书记、校长陆丹关爱2015级新生,将长长的嘱咐凝练成精简的祝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新生所有的殷切希望和信心满怀。陆丹表示,家长、老师以及未来的工作岗位都在期待2015级新生在这里能有一个美好的开始。陆丹希望新生能够通过军训明白一个道理,正如锻炼体魄不是一天能够完成的,也没有任何一种成功是简单的,没有人可以随便成功。他勉励新生在大学四年里更好地成长,“我们也对你们充满信心”。

 
2009届优秀毕业生艾青妍为新生送来祝福
   2009届优秀毕业生、现为海南尚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的艾青妍重返校园,为学弟学妹们送来祝福。她和新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和体验,鼓励大家珍惜大学生活,踏实并满怀激情的过好每一天。她说,作为新生要对自己有全面认知,安排好自己的大学四年,发扬三亚学院人挑战巅峰的勇气和实干精神,始终保持坚毅卓越的奋斗精神,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开学典礼由校领导洪艺敏主持,她表示,我校刚刚走过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十年,学校进入继往开来、卓越发展的新阶段,希望全校师生奋发图强,为实现共同的三亚学院卓越梦想而不懈奋斗。
 
附:董事长贺信 
尊贵的各位来宾,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欣闻三亚学院举办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我谨代表吉利集团、沃尔沃集团和三亚学院董事会对来自祖国各地怀抱梦想的新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南海之滨、落笔峰下的美丽校园,注定要成为由你们来创造、并始终属于你们的成长通衢。
    
  十年前,海南省政府支持吉利出资在三亚办大学,那时,这里还是一片荒野,划定的校园才建成了很小的一块,只有数百名师生。如今,三千亩育人家园高楼林立,漫步校园顺畅舒心;绿色生态校园花团锦簇、郁郁葱葱,生活着两三万师生,这是不小的成绩。三亚学院十年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学校领导团队的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更离不开一届届师生的辛勤耕耘与脚踏实地的勤奋付出,“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并不断结出果实。
    
  同学们,三亚学院的发展在过去短短的十年中,特别是在2012年成功转设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3-15年办学质量连续3年排在全国民办大学前五名,2014年学校的新生报到率全国民办高校第一名;2015年学校就业工作与多所985、211大学一同入选全国高校就业50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坚守办学使命、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突出成果。
    
  同学们,三亚学院各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将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新困难,这需要你们始终坚持梦想、更加坚定信念,不断磨练意志,正确面对各种诱惑陷阱的风险考验。希望同学们在大学学习期间能够充分展开自由的想象,愉快学习、自主成长、不断地实践和探索,设计人生的精彩。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广阔舞台。
    
  三亚学院迈向新的十年,如何在规模发展后把大学办得更精致,如何在国内外比较成熟的办学基础上寻找新的方法,更加精益求精,是摆在我们全体师生员工面前的大事。办出规模是为了满足更多的学生能在更好的大学氛围里学习、成长,办得精致是为了让学生能在大学的每一个空间里都能受到优质教育,寻找更好的方法是为了让同学们更有效率、更有个性地学习成长,它们在精神实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就是要“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我希望每一个三亚学院人,都要珍视我们的办学使命,不忘初心。我相信,只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追求卓越品质,三亚学院就一定能够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同学们,大学是通向社会的高速路,你已经做好准备,要在大学四年更好地学习成长,要在四年之后更好地走向社会了吗?我期待着在四年之后的毕业典礼上见到你们!见到你们收获沉甸甸的、内涵丰富的、含金量高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最后,衷心地祝愿同学们学业有成,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李书福
2015年9月23日 
党委书记、校长陆丹讲话稿全文
 
《大学教育所知的和难解的》    
  诸位同学进大学之门是来求知的,但求知的途径很多,不唯大学一门;如果说是来取得学位获得人生进阶基础的,获得文凭学位需要一定条件;再如果说体验大学生活的,我们需要温馨提示大学的通行规则。
    
  大学有一定所知,大学教育有一定之规
    
  虽然信息技术挑战教育传统内容和方式,但大学一般还是会执拗的认为:
    
  资讯不能替代知识,阅读也不代表智慧,社交能力不等于沟通能力,活动行动与实践还存在距离。
    
  大学乐于坚持:
    
  更权威的知识来自学习知识体系;
    
  更有效的知识学习来自个人兴趣;
    
  更有用的知识学习来自解决问题;
    
  更卓越的学习来自创新、颠覆性的观念和方法;
    
  更值得重视的学习来自跟进技术突破;
    
  虽然大学教育有所知、有所坚持,但却有诸多难为、难解的,尤其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注于知识比分散注意力更有利于学习,
但以“丰富选择性”为追求的现代大学教育,如何确认对每个具体的人而言,沉迷书海、实验室,或跟踪技术、时尚,或热衷交友、恋爱、兴趣爱好、热点时事、社会活动等等,哪些是干扰,哪些是促进?不同学者、校长各有主张,形成不同教风、校风,都各有道理,对统一的大学教育这似乎不是难题,但对一生只有一次机会的大学生个体而言却很难有标准答案;所以,大学教育就守住课程底线;

  二、按过来人的经验,有许多大学时期得失警言:专注读书好,知识比社会活动重要;实践比死读书有用;大学不可不谈恋爱;需要交一帮朋友;特立独行才有意义;顺应社会更有价值;校园生活体验思想漫游才是大学真谛;创业要乘早,等等,这些经验之谈分别属于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生成功或失落的感悟,大学教育很难说,每个经典警言对谁更适合,都做到显然没有时间,平衡做到可能哪方面都不突出;所以,大学教育就守住学分底线;

  三、在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社会急剧转型、生活持续变迁的中国,读书求知阶段不可能回避对中国事业的理解。中国有会议、课堂、报刊、电视等主流传播主张,也有网络、茶余饭后的个人化的声音,许多公共领域社会事务,学者和市民的看法类似,都自说自话,这是一个生气勃勃的历史阶段,也是一个恼人闹心的社会过程,解决中国梦方方面面的社会心理契约工程的方案还并不确定,远未完善,主导、主流再到主体还有漫长距离,太多主意、主张以致于主义也太不靠谱。大学知识学习需要质疑,大学人才培养需要为未来计,两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紧张,大学也有自己的苦恼、困惑;所以,大学教育要守住法制、公德的底线,也必要提高德育的上线。

  守住底线的大学教育,还有志趣、责任坚守《大学守恒的价值》,供大学生选择:

  大学教育守恒的价值是什么?

  学术训练
  
  这是指好奇、质疑以形成想象力、判断力、反思力、求知兴趣和解惑方法;

  价值观教育
  
  这是说思想漫游、历险、引导以形成是非美丑价值观、理想梦想、社会责任,经历超功利的精神洗礼;

  学科专业研习
  
  即进入知识体系与特定专业;

  能力培养
  
  即习得先进技术和喜欢创新;

  情感经历
  
  即领悟友情爱情等人类良知良善;

  未来导向
  
  追寻前沿知识、时尚潮流,探索未知;

  虽然大学主张一贯如此,但那些年和这些年大学生在校普遍更喜欢、悦纳、追寻什么?

  要承认,几乎在上述所有六个基本面上,多数大学生的每项偏好与大学教育的主导一直都有偏差, 我们逐一比较:

  比较大学期待培养的想象力、判断力、逻辑思维、解惑方法,许多大学生更愿意质疑,跟随自己或同学的兴趣;

  比较大学期待培养的是非美丑价值观、理想、社会责任等超功利精神洗礼,许多大学生更愿意思想漫游与历险、做梦逐梦;

  比较大学期待培养学生的知识体系,许多大学生更愿意掌握专业知识、技术;

  比较大学倡导集中精力于理想树立、时间抓紧、多读书等,许多大学生更愿意在体验友情、经历爱情方面并行不悖,甚至化更多精力;

  大学更期待培养学生追寻前沿知识,许多大学生虽不排斥追求新知,但更愿意追求时尚。

  只是在先进技术学习和创新方面,大学和多数学生意愿可以高度重合。

  大学教育需要有责任、有能力将多数大学生的偏好艺术而有效地迁延到尽可能促成学生的全面成长方向上来;这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之梦,也是大学教育的社会责任。同学们理解,就是对大学的支持,同学们努力成长,就是对大学的帮助。

  大学主张的守恒价值并非偏执、傲慢,它们源于大学自身发展历程中的大概率总结,大学认为按照如此守恒价值成长的学生,成功率更高;同时,也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大学作为社会设置,必要担当社会制度要求,必要回应社会期待。

  如何弥合大学教育与不同时代成长的大学生自身的内需,这些考量大学、大学教授、大学教师的责任、智慧、能力,也同时考量大学生们的眼光、定力、勇气,考量每个大学生个人的判断和大学生同伴群体能不能相互成长、分享经验。

  为此,我们主张:

  大学必要提供价值导向和主打教育产品,引导学生更贴合社会的需要成长;同时,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产品,供学生可选择性学习、个性化成长。

  我们期待:

  中国大学转型变迁时期理想的与可能的平衡点应该在:规划大学的生态系统,让树木自由的生长。

  祝愿三亚学院的2015级新同学在未来可期的健康的大学生态中,更有效的学习,更全面的成长,更个性化的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