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三亚大讲堂又迎来了两位专家学者。作家、文化学者丰念慈博士和香港城市大学系统工程及工程管理系副教授孙洪义博士来校开堂讲学,以《敬畏历史》和《中西方文化与大学创新教育》为主题,与我校阳光学子一起品味历史,论道中西文化,发散创新思维。古今中外思想交融,带领着三亚学院阳光学子用新的视角理解文化,阳光学子在三亚大讲堂中,聆听前沿知识,分享思想财富,领略大学风范。
走近历史,感知历史,敬畏历史 10月19日,丰念慈博士以“宫殿倒下了,散落地面,是历史”开篇做《敬畏历史》演讲,用美妙的文学语言“闲话历史”,带动全场学生走近历史、感知历史、敬畏历史,引导学生思考,启迪心灵。

文化学者、博士丰念慈讲历史

我校师生认真聆听专家讲座,分享思想财富 讲座中,丰念慈博士详细解读历史,说明历史在整个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讲述期间,他多次以国家重要领导人的讲话来阐述历史存在于世的意义,进而发人深省。他认为,历史是幸福生活开始的教材书,只有好好借鉴历史,汲取经验教训,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生存于世。讲座进行的尾声,丰念慈博士表示,今后诸如此类的历史讲座还会继续开展,讲座是大学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大学生开拓眼界,深入学习的重要课堂,学生们在了解历史、感知历史的过程中强化认知,完善知识体系。

讲座后丰念慈博士接受校园记者采访 讲座结束时,记者有幸采访了丰念慈博士,谈及此次来我校讲座的感受,他告诉记者:“三亚学院是阳光大学,学生们阳光的心态很感染我,看到前来听讲座的学生,他们渴求知识、朝气蓬勃的脸庞,我觉得自已作为学校特聘教授要不断完善学术知识储备,不断思考,以求能给阳光学子们传递更多新知,不负学校期望。”
解读中西文化差异,注重大学创新教育 10月20日,孙洪义副教授开展“中西方文化与大学创新教育”学术讲座,他作为香港城市大学工程管理学理学硕士课程主任,曾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80多篇研究文章,同时担任持续创新网络和国际制造战略研究网络两个大型国际研究组织的中国及香港地区负责人。因为在创新教育和研究方面做出贡献,孙副教授获得香港城市大学杰出教学奖,并入选marquis世界名人录创新教育家栏目。

孙洪义副教授讲中西方文化与大学创新教育 在讲座中,孙洪义副教授就两方面进行了讲授,一方面是关于香港城市大学的创新创业的选修课程,另一方面是在国际上发表的科研成果。他运用大量的生活实例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提出了自创的“孙洪义之问”,同时对中西方文化对创新素质的不同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谈到大学创新教育对一个城市的促进作用时,孙洪义副教授表示,大学的创新行为会促进一个城市的发展,创新有助于人才的培养,人才有助于城市的发展,但创新是潜移默化的,不会立竿见影。教育者要看到创新的前景与巨大的力量,从一个课堂一个校园做起,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学生踊跃提问,与孙副教授做思想交流 孙洪义副教授结合当下中国教育的社会现象,以我校教育理念为例,对中国创新教育现状进行梳理,比较中他对我校的理念表达了肯定和赞赏,他说:“三亚学院的理念很创新,学校是用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社会实用性人才,既前瞻又务实。” 他认为,创新需要机会,孙洪义副教授在现场与同学们展开了互动,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与孙副教授交流想法。阳光学子的行为很好的诠释了孙副教授所言的“创造思维可以像阳光一样发散”。 (文:大学生记者团 彭火琴)(图:大学生记者团 任点军 蒋晔峻 郑岑宁 陈昶君 王宁 蔡彦峥 叶琦琦)(编辑: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