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辩论赛学生组圆满落幕管理分院智拔头筹

发布时间:2010-06-11浏览次数:2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陆丹院长为阳光学子们感到快乐和欣慰场上针锋相对场下亲如一家 阳光学子们的辩才让观众们不断爆发出阵阵掌声    经过一个月的舌战,三亚学院首届学生组辩论争霸赛终于在6月10日晚圆满落幕,管理分院和理工分院一路过关斩将走到了最后决赛的舞台上,管理分院代表队以93.1的高分拿下了本届辩论赛的团体冠军,理工分院也以其优异表现获得亚军。旅业分院凭借自己在比赛中展现出的良好风貌最终获得了最佳组织奖。同时,夏显奇、吕丽帆等六位选手荣获最佳辩手。大赛邀请了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陆丹教授作为总决赛的特邀嘉宾。   学生组总决赛的参赛双方是经过一个月角逐产生出来的佼佼者,他们的成员分别是正方管理分院的卢黎阳、尚佳、夏显奇、苏云鹏;反方理工分院的王紫龙、王玉、吕丽帆、王菁。比赛中,选手们阳光的精神风貌,彬彬有礼的言谈举止,技艺高超的辩才给在场的所有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总决赛开始前,现场所有学生全体起立,合唱了三亚学院院歌《成功是欢乐的海洋》,随后,管理分院代表队与理工分院代表队以“大学毕业生应优先创业还是应优先择业”为辩题展开了一场出色的辩论。   在正式的辩论环节中,双方你来我往,正方管理分院代表队利用中国教育报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百分比等具体数据以及比尔·盖茨、三亚学院的建设等实例强有力地论证了自己“大学毕业生应创业优先”的观点,而反方理工分院代表队也毫不示弱,巧妙引用学院“311”工程及“走进大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来说明学校和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了更加便利的择业基础,从而论证大学毕业生应优先择业。双方很快使现场处于白热化阶段,并一直延续着这种高潮。反方以“创业”只适合个别人、特殊群体为由强调大学毕业生的普遍性概念,利用不能以偏概全的理由不断对对方观点进行否定。同时利用本次高考作文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话题来说明择业的稳定性。     自由辩论环节中,正方抓住“选择”的定义,以及充分的反例将对方的论点论据提前拒之门外,为接下来的比赛打下了坚实的防护墙。创业的种种困难、种种应创造的条件、李书福先生以及马云先生的实例成了最后环节激辩的关键词。比赛最终在一个小时的精彩角逐后圆满结束。     嘉宾点评中,老师们对此次辩论赛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强调选手们在一个月的经验累积下有了飞跃进步。双方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牢牢扣住自己的辩题,材料充实,论证论据充分,反应敏捷,辩风优良等出彩之处,同时也向辩手提出应加强对辩题中“优先”二字的辩驳等建议。     陆丹院长为大赛做了最后的总结。短短十几分钟的讲话中,他以博学的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全场,使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受益匪浅。他引用自己的老师勉励他的话——“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和化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称“八人中必有我师”,谦虚而幽默地高度表扬了在场的八位选手,用“高素养的阳光学子”作为对他们的评价。陆丹院长说,自己曾经的梦想不是成为修剪花草的“园丁”,也不是默默燃烧的“蜡烛”,而是一个能够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而今天在辩论赛中看到学子们优异的表现他表示很欣慰,感觉到自己可以放心地做一个看着学子们愉快学习、自主成长的园丁。   陆丹院长还对辩题做了更深层次的剖析,强调“成功的路有千万条,创业或择业的路也有千万条。在三亚学院中,我们既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理论功底,人文情怀,打造实用性人才,同时对于学习具有发散思维特征与特别专注执着于“知识性”的学生,专门开设三亚学院人才基地班,瞄准高学位、创新型方向进行专项培养,对于特别具有创意潜质和创业素养的学生,筹划千万元创业基金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特才特培。他强调,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中国的经济有新的增长点,社会在发展,市场在发育,中国的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国民素质亟待进一步提升,所以教育很重要,高等教育更重要。   全场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陆丹院长精彩的发言,八位辩手走出辩论席,和陆丹院长一起合影留念。至此,历时一个月的学院首届学生组辩论争霸赛于光影中圆满落幕。 (供稿:大学生记者团)(文字:唐荣若 符畅)(摄影:傅翔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