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王祺扬在三亚学院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讲授思政课引起热烈反响

发布时间:2025-11-12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111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祺扬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中贡献青春力量”为题,在三亚学院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讲授思政课。三亚学院校长沈建勇主持宣讲会。



宣讲中,王祺扬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同时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详细阐释。他深入剖析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关键作用,系统回顾了三亚在“十四五”规划实施期间取得的发展成果,并对“十五五”时期的发展重点和战略方向进行了清晰展望,使师生们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三亚发展形势有了更为准确、全面的把握。


王祺扬表示,三亚学院是我市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重要阵地,学校要锚定办学方向,紧扣海南“4532”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三亚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旅游服务、邮轮游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重点领域,科学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积极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三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和未来产业发展急需的战略人才,在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彰显高校担当。



广大师生纷纷表示,通过此次专题学习,深刻领会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将把全会精神贯穿于学习工作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精神风貌,为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汇聚高校力量、作出更大贡献。


王功名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聆听市委书记王祺扬关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后,我深感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为自贸港建设培育先锋力量的时代使命。海南的发展与三亚的腾飞,核心在于人才驱动,而思政课正是将制度自信转化为育人动能的关键枢纽。当前,学校办学结构性调整改革既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创新实践。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需以“涵养师德匠心”为根基,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为指引,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融入育人全链条。


陈小勇   健康产业管理学院院长


王书记的宣讲,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核心要义,紧密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宏伟实践,为全体师生上了一堂深刻、生动且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大思政课”。作为健康医学院的负责人,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肩负着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健康医疗人才的特殊使命。当前,学校正处在深化办学结构性调整改革、提升内涵建设质量的关键时期。王书记的讲话,为我们进一步明晰了改革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健康医学院将坚决贯彻落实王祺扬书记的指示要求和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聚焦“大健康”产业领域,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医工结合、康养照护、智慧医疗等新兴交叉领域布局,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通过整合校内外的健康资源,构建一个联通校园与社区、线上与线下的健康服务新生态。


白磊   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党总支书记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即将封关运作的关键节点,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祺扬为我们讲授了一堂恰逢其时、深入浅出的思政大课。王祺扬书记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同时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详细阐释,让我们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关键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对三亚的发展成果深感自豪,对“十五五”时期的发展充满信心。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将以王祺扬书记的这堂思政课为契机,始终牢记立德树人初心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紧跟学校办学结构性调整改革步伐,持续发挥现代商业与金融创新平台优势,构建融合中华文化、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课程思政体系,培养跨学科跨专业复合型商科人才。


孙凡  学生处处长


1110日,王祺扬书记莅临我校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内核进行了深度解码与精准阐释,更立足海南自贸港建设为学校发展锚定航向、擘画蓝图,令我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时代命题的践行有了更为系统的认知与深刻的感悟。王书记强调,学校需紧扣海南“4532”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主线,精准推进学科专业布局的战略性优化。这一重要论述与我校办学结构性调整改革的核心逻辑高度契合、同频共振。学生处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涵养师德匠心为精神内核,构建高质量育人生态:逐步搭建人工智能驱动下“六师”服务体系转型升级,实现育人服务的智能化与精准化;紧扣“五育并举”,打造共青团全域化育人体系新格局;以“三个校园”建设为战略轴线,培育内嵌思政基因的校园文化品牌矩阵;多维升级社区服务与学业支持体系,构筑“乐居乐学”的育人共同体,将教育家精神全方位融入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轨迹与区域发展大局、国家战略进程深度嵌合,实现个人价值与时代价值的同频跃升。


朱广君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祺扬同志的讲话思想深刻、催人奋进。作为学校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的重要一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全体师生深受鼓舞,也更加明确了自身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高校教师,深刻领会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学科专业发展,坚决贯彻落实自贸港相关政策和三亚学院办学结构性调整改革部署,紧密对接海南“4532”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特别是与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智慧交通等紧密相关的领域,主动将学院发展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产业需求,优化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动态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设计真实企业场景课程,强化“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强化使命担当,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争做“四有”好老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锐意改革进取,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在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高标准建设和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刘小飞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院长助理  


通过学习王祺扬书记关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宣讲与思政课,我深刻地认识到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结合三亚学院当前推进的办学结构性调整改革,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将坚决贯彻落实学校决策部署,以“再学习、再聚焦、再出发”为行动指南,紧紧围绕“数字智能与先进制造”学科平台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与海南“4532”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对接,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加快构建“学科—专业—课程—场景”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推进课程体系改革,落实“四类课程结构”,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依托“芯位平台”推动教学AI化转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张鸿达  法学院法学(创新班)2201班学生


1110日,我有幸现场聆听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祺扬同志主讲的思政课。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法学专业学生,这堂课让我对肩负的时代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注意到学校正在推动的教学课程改革与我们的就业发展息息相关——新开设的微专业、微课程,正是为了让我们掌握自贸港建设急需的法律技能。通过参与学院的“实题实做”项目,我在某跨境电商企业的合规调研中,真正体会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这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让我们在毕业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我将牢记王祺扬书记对青年“笃行实干、挺膺担当”的期望,提升专业素养,争取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践行法治精神,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自贸港贡献青春力量。


杨东桦   人文与传播学院直播2401班学生


王祺扬书记的授课,让我对学校坚持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和“产教融合”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同。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最渴望的就是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走出校门前就拥有触摸行业的“手感”。书记所强调的培养人才,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期待参与到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实战项目中,在真正的产业环境里锤炼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这种“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模式,正是“以学生为核心”教育理念的最佳实践。它让学习变得生动而具体,让我们在解决真实场景的挑战中,深刻理解理论,掌握核心技能,从而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无缝衔接。我们相信,通过这样深度融合的培养,当我们从三亚学院走向社会时,不仅仅是怀揣一纸文凭,更是具备了驰骋职场的底气与能力,真正成为自贸港建设所渴求的青年人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