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特别访谈录】“我们不是旁观者,而应该都是身体力行者,每个人都要跟上学校发展的步伐”――校长助理顾斌

发布时间:2017-06-14浏览次数:3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编者按:


日前,三亚学院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USY办学纲要》、《USY卓越发展进取者行动指南――管理体系说明》、《USY卓越进程战略设计与行动》、《USY卓越发展――大学文化解析与发力》等四个办学纲领性文件,该系列文件将成为学校卓越发展进程中长期坚持的价值遵循和行动指南。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号召全体教职工加强学习、深刻领悟、自觉执行四个文件的重要指示,在全校范围内传播推广,凝聚最大共识。本网特开设《特别访谈录》专题,陆续刊发部分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代表的访谈实录,以期更精准地对接文件精神,开展各项工作,为学校卓越事业作出最大贡献。


IMG_7739的副本.jpg

校长助理顾斌


记者:您如何评价《USY办学纲要》四个文件?

顾斌:这四个文件是学校重要的办学指导性文件。文件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并征求了全校教职工的意见,在最大范围内凝聚起全校教职工的共识,是全体三亚学院教职工集体智慧的展现。这四个文件从内容 上来看,是我们学校对如何“办好大学”的未来的展望的认真思考,也是我们三亚学院人教育情怀的体现,更是为三亚学院如何更好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目标,明确了发展方向,清晰了发展路径。因此这四份文件是学校发展指导性、纲领性的文件。


记者:文件起草过程中,对您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顾斌:通过对四个文件的学习对我启发很多。特别是学校提出的卓越发展管理体系,为我们将来如何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重新梳理和反思,认真考虑如何在这样的管理体系之中审视和开展各项工作,完成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卓越发展管理体系中提出的全员绩效管理,把常规工作以项目制进行有效管理,对项目结果进行考核,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整个工作水平和工作品质。因此我们每个人需要深刻理解、真正领会这四个文件对三亚学院卓越发展的重要性,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所有人不是旁观者,是身体力行者,三亚学院的每个人要跟上学校发展的步伐,围绕学校的战略目标,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


记者:下一步开展工作中,您将如何进行与四个文件的工作对接?

顾斌:我认为重要的是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调整,下一阶段的工作是根据四个文件的要求对原有工作体系和工作模块进行梳理,围绕学校的战略目标优化工作流程,落实卓越发展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工作方法,更好地服务学生。


记者:协同体建设方面,有什么新计划?

顾斌:学校一直以来始终注重合作协同体的建设,突出办学的区域化、社会化、国际化,通过搭建、整合并借助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国内外高校优质资源,建立了多个合作协同体,有效的助力于学校的快速发展。我们将原有协同体建设方面进一步拓展,围绕学校的专业结构,加大协同体建设力度,引入行业产业领域的知名企业、知名的科研机构,更好地利用社会优质资源为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记者:您认为,校企合作如何作用于“学生竞争力”?

顾斌:四个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学生竞争力”战略核心,其实这是三亚学院的办学愿景。学校提出的以进取者为标榜、以教育情怀为乐趣,同样是服务于学生竞争力的提升,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同体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样也是学校发展战略目标服务的,提升学生竞争力。它与教学,与科研,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等学校的各项工作体系密切配合,是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记者:如何理解“以进取者为标榜、以教育情怀为乐趣”?

顾斌:我认为进取者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是一种价值导向。在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警醒自己,参照进取者的要求去衡量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结构是否符合学校发展的要求,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


记者:您如何理解“成为中国民办大学标杆”

顾斌:我认为所谓标杆,并不是成为民办高校的领头羊。而是指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找到了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形成了独特的制度、文化体系、价值观念、管理理念,这些能够为其他民办高校所学习和借鉴。成功的路径很多,不同高校由于不同的发展背景、发展理念和发展环境,发展是不一样的,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所以,我理解的标杆,是一种榜样作用、一种借鉴作用。



系列报道:

 【特别访谈录】“目标要看得到、摸得到,跳起来够得着”――党委副书记、学务长沈建勇

 【特别访谈录】“成为中国民办大学标杆,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 ――副校长刘晓鹰

 【特别访谈录】“一打纲领不如一步行动,我们有无限向前推进的空间”――校长助理朱沁夫




(编辑:徐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