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三亚学院召开第三场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1-05-07浏览次数:2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4月28日,三亚学院第三场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系列交流会在书山馆大报告厅举行,各学院教学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分享学院及专业凝练方向、培育团队、打造平台等学科建设的经验做法。三亚学院执行校长刘开南,副校长朱沁夫、王丹、高一兰,各学院院长及班子成员,相关学院教师参加本次交流会。


 2.jpg

三亚学院第三场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系列交流会现场


教务处执行处长陈博表示,在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既需要有经验有才干有担当的带头人来引领,也需要有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的集体智慧来验证和实践。“自立更生、合力更新、有容乃大、不懈则优”是三亚学院平地起高楼的出世法宝,也是“十四五期间帮助学校更上一层楼实现大学梦的强大凭借。在分享会中呈现的专业图景和描述,是团队全体成员充分讨论基础上达成的团队共识,代表着校院专业三位一体共同的愿望。

 

本次活动分为学院教学负责人汇报、专业负责人汇报、点评环节。各学院教学负责人及专业负责人围绕如何主动对接和有效衔接学校五大重点学科建设,就专业课程建设、招生就业、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群建设逻辑架构及路径、未来举措等充分交流。人文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国际设计学院和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参加此次汇报。


 1.jpg

人文与传播学院


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兴均表示,人文与传播学院将通过强化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增加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课堂实践环节,建好用好学院的微格语音实验室、融媒体中心,保证学生校内实践的场地和条件,发挥院领导、专业主任和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的作用,保障教学整体质量,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汉语言文学专业主任胡冬智谈到,专业将通过专硕点建设研究,搭建实践平台、学科竞赛平台,组建优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向互动交流的教师团队,不断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组建课程团队、优化教学内容,更好的为自贸港发展培育和输送人才。


 2.jpg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邓小兰以《固本强基育人才、创新发展建品牌》为题汇报学院教学整体情况,外国语学院通过主动响应环境、聚焦人才培养、培育品质团队、深化课程建设、打造专业特色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十四五期间,学院将持续优化教学、科研团队,发挥外语学科优势,突出“新文科、大外语”特色,融入区域建设和社会服务,拓展海外实践基地和国际合作办学,推进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俄语专业教师吴亚男表示,俄语专业是海南省省级特色专业,被评为6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专业。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及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规划有区域特色的旅游、商务、翻译领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外语特长+职业方向”的发展格局,培养国际化俄语复合型人才,争创海南省“双一流”专业。


 098.jpg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副院长张善斌的汇报题目是《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夯实专业课程建设》,他从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学院招生就业情况、专业建设思路和措施、课程建设举措等方面进行介绍。学院依托区域发展战略需求,聚焦学校重点学科,以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点立项为目标,坚持围绕产业开展专业群建设,在专业上将有限资源适度集中,形成局部优势,彰显个性,办出特色。休闲体育专业汇报人葛耀以《重塑专业特色争创一流专业》为题,他表示专业建设必须利用外部资源优势,克服同质化现象,塑造专业内涵特色体系,从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教育、科技等全方位进行融合创新,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创新创业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700.jpg

600.jpg

艺术学院/国际设计学院


艺术学院/国际设计学院副院长陈琳在学院教学工作汇报中表示,艺术学院紧跟学校5+1+1学科战略部署,以学术研究带动教学创新;依托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共建优势,立足地域,放眼世界;坚持产学研用融合,以实验室为基础打造面向产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设计服务人才,建设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设计教育人才基地。环境设计专业汇报人陈晓龙表示专业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海南市场需求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观察、动手表现为特征的基础造型能力,积极借助上海交大合作平台,开展专业合作,提升专业知名度。同时,深耕海南本土,积极研究地域建筑文化和海洋文化,利用本土文化,进行产教融合,不断研究专业未来方向的发展。


 090.jpg

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


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副院长孟翊从学科定位、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行业资源、校企合作、实习实践项目、人才培育成果、社会声誉等方面对学院教学工作和未来发展进行系统汇报,就面对数字化时代转型、区域内行业基础薄弱等外部环境变化提出应对举措。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汇报人潘娴从播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特色和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汇报。专业发展根据“媒体融合新趋势、学术发展新方向、社会发展新诉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依托现有专业方向,已建立主持策划、演播、编导课程团队,在课程中贯彻课堂实训项目化、日常作业作品化、产教融合常态化。专业立足海南,加强产教融合,不断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专业人才。 


点评环节中,外国语学院李发元教授点评人文与传播学院谈到人文社科类专业建设可以梳理出六个方面的内容:专业的定位方向特色、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训实习基地、专业组织管理。对标这六个方面,可以看到人文学院定位准、师资强、科研成果丰硕、实习实践平台多样、组织发展规范,期待人文学院在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456789.jpg

点评环节


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刘伟点评外国语学院表示,通过交流感受到外国语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有特色,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人文与传播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具有相似的学科背景,都具备工具性。外国语学院通过“外语+”和“+外语”两个方面着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基础性学科,外语学院也面向国际化和本土化上,在新文科建设上和服务海南自贸港上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和创新。

 

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副院长孟翊点评体育学院表示,体育学院定位明晰、目标准确,主动融入并助力于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通过深度、系统、创新的资源整合,不断融入海南自贸港的发展。在未来发展中,希望体育学院继续加强与行业伙伴合作的匹配度、深度和,同时在学院之间不断深化交流。

 

音乐学院院长张巨斌点评表示,艺术学院/国际设计学院的七位汇报人准备充分、内容丰满,在有限的时间里“干货满满”,体现了学院专业发展的现状、技巧、特色、短板和措施。他建议,三亚学院的老师应该在交流经验的基础上,更充分的利用校内分享平台,更深刻的分析我们的短板,更具体的提出补足和应对的举措,更好地梳理出围绕十四五期间三亚大学目标,每个学院每个专业的应思和应为。

 

艺术学院院长吴晓淇点评表示,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在汇报中有很多亮点,其中,把社会需求导向的评价机制引入学院办学发展,值得思考和借鉴,期待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在海南自贸港发展下,前瞻影视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布局和实践。

 

十四五期间,三亚学院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从2021年到2025年将依次开展学科建设年、专业建设年、课程建设年、质量提升年和教育创新年等年度主题工作,深挖产教融合的基因特质,通过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为三亚大学目标不懈进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