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健康产业专业委员会、三亚学院主办的海南自贸港医疗健康“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疫后康复座谈会成功举办。众多健康领域专家齐聚一堂,探讨“氢氧医学”如何助力疫后康复,为疫情防控及后疫情期全面修复提供智慧支撑,为人民健康、海南自贸港建设赋能。
海南自贸港医疗健康“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疫后康复座谈会线下活动现场
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方式,共吸引海内外近4000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徐克成,国医大师王世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首席专家、深圳大学教授向月应,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吕有勇,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规划部主任陆兆辉,海南省健康产业促进会会长曹江,三亚学院副校长朱沁夫,医学部主任温春阳,健康产业管理学院院长陈小勇等现场参与本次活动。
据介绍,氢氧医学也叫“氢医学”,就是一种习惯的改变,通俗讲氢医学是指给身体进行补充氢分子的一种治疗方法。利用氢分子的特性进行治疗、调养的一种新方式,这种治疗、养生方式将有可能会是未来健康管理的新模式。
三亚学院副校长朱沁夫寄语大会为疫情防控及后疫情期全面修复提供智慧支撑与产业动力
开幕式上,三亚学院副校长朱沁夫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他表示,此次研讨会依托海南地理优势搭建“产学研用”平台,汇聚多方智慧力量,为疫后身心修复和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应对策略,引领康养旅居产业供给侧改革。他希望与会专家建言献策,为疫情防控及后疫情期全面修复提供智慧支撑与产业动力。
海南省健康产业促进会会长曹江期待此次活动促进氢医学在海南的传播和落地
海南省健康产业促进会会长曹江表示,健康产业是自贸港背景下海南重点建设产业之一,如何发挥氢医学的效用,发展产业、造福人类健康,值得被深入探讨研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促进氢医学在海南的传播和落地,同时助力三亚学院培养更多健康产业专门人才。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展开深度学术交流,并带来《氢分子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生物学意义》《氢分子与细胞生物动能及应用前景》等主题的医学报告。当天,国医大师王世民也到现场指导开展疫后康复的现场体验。
与会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徐克成教授结合对58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患者采用氢医学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探讨氢医学对多种癌症的临床价值。上海��美医疗科技总裁林信涌以《氢氧混合气体安全导入人体的路径及效果评价》为主题,介绍氢氧医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氢氧呼吸疗法在疫后康复方面的探索应用。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首席专家、深圳大学教授向月应教授主讲《氢氧医学技术技术在健康旅游产业中发展、应用及转化》,提出应在健康旅游产业中深度拓宽氢医学的具体应用,并加强教育投入,大力推进氢医学专业人才的培育。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规划部主任陆兆辉结合海南对哮喘治疗的海岛气候优势,提出氢氧医学在哮喘治疗的应用探索方向。
三亚学院健康医学院、健康产业管理学院院长陈小勇表示,聚焦“后疫情时代”的全面修复,海南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搭建产学研用平台,为疫后身心及产业全面修复提供应对策略与智慧;还可依托三亚素有“天然温室”的独特气候特点,开展环境和气候在“后疫情时代”的康复,积极探索医疗健康领域与氢氧医学、音乐康养、旅游康养、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多学科融通促进人类健康的科学研究。
活动中,徐克成、尚月应、吕有勇三位专家受聘为三亚学院客座教授,三亚学院医学部主任温春阳为其颁发聘书。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三亚学院立足海南自贸港建设,确立健康产业学科为学校重点学科之一,并积极探索医疗健康领域与氢氧医学、音乐康养、旅游康养、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学科领域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致力于将健康产业学科打造成为海南健康医学人才培养新高地。近年来,三亚学院健康产业管理学院通过开展健康文化旅游、基于环境气候的儿童哮喘康养、健康大数据预警机制等项目的科学研究,推动建立形成“发展型”“智慧型”健康人才培养平台,为海南及全国健康产业人才缺口提供持续人才输出保障。
(文:贾梦泽 大学生通讯社 李婉萍 夏晨晨 陈佳萍)
(图:贾梦泽 大学生通讯社 陈滨翔 闫亚飞)
(编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