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2018―2019学年思想导师工作座谈会在学生中心召开,围绕提升思想导师队伍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总结学年工作成绩,分享实际工作经验。校长陆丹,党委副书记、学务长沈建勇,校团委、教务处、学生中心、新媒体中心等相关负责人和各学院团委(副)书记、全体思想导师参加会议。
我校召开2018―2019学年思想导师工作座谈会
会上,各学院团委书记和思想导师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分享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并对自身个人成长、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深刻剖析。思想导师们表示,在学校卓越发展进程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自身专业化、程度化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补短板等问题,为更好的投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价值引领、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学生工作要主动学习、快速学习、持续学习。“思想导师的权责很大,而别人的责任替代不了自身责任,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工作少走弯路,思想导师们需快速提升与学校快速发展相匹配的能力。”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朱广君讲到。
陆丹校长与每位思想导师亲切交流,他表示,思想导师队伍在履行立德树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维护校园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甚至超越了这支队伍应该承担的和比学校进步速度更快的更大贡献。但贡献和素养的匹配度还有更大的期许和进步空间,这将是每位思想导师继续奋斗的理由。“今天的你不一定是最好的你,需要继续奋斗;今天的三亚学院也不是最好的三亚学院,更需要继续奋斗”。
陆丹校长与每位思想导师亲切交流
“思想工作前提不能错。”陆丹指出,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要务要守住底线,守住法律底线、守住公共道德底线、守住学校依法合规底线、守住自身职业底线。实际工作更要把握好尺寸,“有思想的人才有聪明的办法,贵在专业。”思想导师工作要勤动脑筋,努力提高思想性,提高思维方式,提高科学方法。
“学习永远不能搁置,做好思想导师工作要有扎扎实实的理论基础,心中有读书计划和学术计划。”他鼓励全体思想导师,学习要追根溯源,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从学科史、学科方法和学科前沿入手,了解学科缘起、发展状态、重要节点和脉络,从中提炼科学方法,用科学的工具解决问题,让思政工作厚实有根基不流于浮萍。
思想导师交流工作经验
我校高度重视思想导师队伍建设,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提出辅导员队伍向思想导师队伍角色转型新模式,强调学业导师、思想导师、社会化导师、心理辅导师、职业辅导师和生活助理师的“六师”转型,以培养学生五种品质为目标,真正关注学生成长、关心学生学业进步和关爱学生身心健康。
(编辑:徐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