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永恒命题,学校始终创造性地进行着这场生动实践,深度、持续、系统的进行教学改革。从课程地图构建到课程大纲国际化,从重点专业建设到专硕点的积极推进,从五种品质塑造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及办学纲要的制定实施,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业体系已逐步建立。
本学年,学校加快推进课程“三度”建设,坚持早新为先,争取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业周期内学得更充分饱和,激发学业自信,突显“学生竞争力”。在学校建设方案的指导下,首批试点学院不断明晰建设要求,积极参与和完善建设环节,教师主动对标标准,积极组织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三度”建设的受益者。本网选取部分参与三度建设的师生,谈谈他们理解和参与的课程“三度”。
艺术设计学院是学校进行课程“三度”建设首批试点学院之一,下面是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吴晓淇参与“三度”建设的一些个人思考和体会。
树立一个大师,树立一个追求的目标
艺术设计学科其实是围绕着设计学的条件开展教学活动。设计学和一般理工科的最大不同,设计是科学艺术,要有艺术情怀、艺术感知,还要建立在科学的研究体系内。所以在这个条件下,做设计的学生其实是很累,他首先要去看很多的书,又要进行很多设计的训练,同时还要实践。目前,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艺术情怀比较重,但学术研究和探究精神相对弱一点。所以,在这个条件下开展课程“三度”建设对学院本身也很重要。
现在的时代和我们读书的时代不同,网络的发达、科技的发达导致诱惑太多,学生们重要的是到底要选择什么?我们当年读书真的是如饥似渴,但现在的学生和我们当时读书时的状态还差的太远,学生课外努力钻研的专业精神相对弱一些,所以只靠作业还解决不了问题,还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训练。我告诉学生,“学艺术设计心中要树立一个大师,树立一个你要追求的目标。”
我认为,课程“三度”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觉地找到自己学习这个专业的兴奋点、和未来志向挂钩,能够努力地追求学习。在这个基础上就自然有紧张度、有深度、有饱和度。学设计除了上课,实际上还要面对大量的事。比如任务书,这门课到底是想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过程如何去评价……这些我们都要告知学生。从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就会知道除开作业,还会有很多课外需要加强的“小作业”。总的来讲,就是通过几个层次、各个阶段去把握“三度”建设。
“三度”不单是课程建设,还是学科体系建设
学校推行课程“三度”建设,从我们学院角度讲,15门课程兼顾了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还有设计课程、实践课程,我们想以此作为试点,其实是做一个示范。之前,像中央美院这样的A+学校上课并不要求教材,但不要求其实是要求更高,教师上课的教案需要更多教材资料,起码要几十本书才能编成一本教材,而不是抱着一本书就能去上课。现在,我们的教师常常是抱着一本教材,照着一本教材宣科。所以,我们要在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泛读教材,一本专业教材要有十几本泛读教材,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专业要求,知道每门课的高点在哪、发展方向是什么。
从学院整体发展来讲,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抓两头,而不是抓中间。两头高的是尖子,让他们知道有个标杆在那;差的有个界限在那,你要知道红线是什么。这样慢慢培养学生,与我们未来整个教学体系形成一种连贯关系。比如说,我们现在毕业设计的“终极检查”和“复活”,复活就是重新评价、整体评判,不是一个老师说了算,如果能达到毕业设计要求就给你复活,反之,你的毕业设计就是不及格,提前告知。这样的环节设置就是要让大家意识到,我们是有条件的、有原则的、有标准的,这也是国际上设计学科常采用的考核方式。所以,“三度”建设最重要的目的是加深单门课程的难度和深度,让学生慢慢地发现自己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我们把课程形成课程链,这个链与我们整个教学体系形成有机联系,从而带动整个学院的学科建设水平。
对教师我们要求要有课外作业。“三度”建设不是简单的课程建设,而是一个学科体系的建设。围绕“三度”我们把6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脉络理通理顺,从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风、学生自我探究的精神能够逐步树立起来,使“三度”促进提高整个学院的学习过程。同时,我们还推出一些管理制度监督落实,比如课前检查、课前预习、评课、教师的说课制度,而且教师的说课制度不仅限于15门建设课程,学院的每门课都要参与进来。还有,教师的各级评分制度,尤其是设计类课程,要强调积极评分,学生相互间也进行点评、讲评。当条件成熟时,我们还计划在白鹭溪美术馆举办课程作业展,选每个学期每门课中最好的作业和最差的作业进行展览,让师生互相观摩学习。
“三度”还要建设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
“三度”建设,还应该是建设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我之前到美国访学,见过几个教过的学生,他们告诉我两个星期没睡觉做设计,作业量非常大。但是,经过这种密集训练后,他们个人的提高也是巨大的。所以说,在年轻阶段加大学习强度,其实是不会有坏处。现在,很多高校的学生确实有很多业余时间和丰富活动,这些看似让他们快乐的活动其实是浪费掉他们的学习时间,浪费掉他们钻研到学业的时间,这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后劲,包括未来的竞争力也是不利的。
还有,教师做科研、外派培训,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特别是一些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全国性论坛,逐步让我们的师生融入国内的专业学术平台。我们希望每个专业都能找到建设的高点,冲进这个高点平台。因为只有在不断的竞争和压力下,教师和学生才会共同发现差别,正确面对自身实际的位置,从被动的去提高转向主动的去学习。因此,“三度”建设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是学院教师结构和学术定位的重新规划。
之后,学院还将实验室建设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实验类体系是现代教育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设计讲求的是动手,动手不光是空间的转移,比如做产品的空间规划、环艺,在图片和计算机上永远是二维空间,不是真实尺度再现。实验就是一个真实尺度按比例的缩小,过程中会遇到很直接的三维空间的视觉思考,通过不断的训练,锻炼动手能力,也培养思维能力和空间认知。国际上顶尖的平面设计师,他们都是回到最原真的状态去研究。所以,我们整合实验室,向着国际通行设计类实验室标准建设,包括打版空间、制作车间、模型设计等等,真正做成一个综合空间实验室,这是符合教学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
特别感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吴晓淇接受采访
相关链接:
【对话三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宋焱:“三度”要从“把书包背起来”开始
【对话三度】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院长刘开南:“三度”建设化度为力
(编辑:徐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