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搭载“探索一号”科考船,经过121天的艰苦科考顺利返航三亚,圆满完成西南印度洋科学考察航次。三亚学院作为“深海勇士”号TS10航次合作单位之一,参与本航次。三亚学院理工学院教师陈晓虎作为实习潜航员进行多次下潜作业和蛙人工作,全程参与此次科考并顺利完成预定任务。
“深海勇士”号搭载“探索一号”科考船返航三亚
三亚学院教师陈晓虎作为“深海勇士”号TS10航次11人潜航员团队成员之一,共完成7次下潜作业任务、20余次蛙人工作,平均水中作业时间9小时以上,驾驶并操作潜水器在海底进行采集样本和作业。陈晓虎讲道,“‘深海勇士’号是目前中国继‘蛟龙’号之后第二台载人深潜器,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此次西南印度洋的科考所取得的成果也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本航次潜航员团队成员之一,也是对自己在载人深潜运维上的一次重要锤炼。”
此次“深海勇士”号科考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本航次共下潜62次、单月下潜作业25次、平均水中作业时间9时15分、平均水下作业时间6时13分,创造了一系列我国载人深潜作业的新纪录,获得了一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深海热液科考成果,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运维能力大幅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亚学院教师陈晓虎参与本航次西南印度洋科考
就深海作业情况而言,陈晓虎介表示,“每次下潜都差异巨大,就像去陌生的星球探秘一样。而西风带常年风高浪急,好天气几乎没有,此次航次我们甚至遇到过达28-30节风速和5-6级海况的恶劣条件,已经达到了常规作业的临界状态。在航次期间,深潜器也进行连续下、连夜下的‘夜潜’作业,此前只有俄罗斯具备这种能力,这其实更要求潜航员克服生理、生物钟的不适进行高强度作业,也更考验和体现‘深海勇士’号的海域作业能力和我国深潜科考能力。”
深海被称为地球的第四级,深海探测难度与航天深空探测并列,是工业和科学大国强国的重要标志。三亚学院地处南海边,是海洋科学研究中义不容辞的一份子。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目标,贯彻落实海南省海洋战略,大力开展海洋生态及海洋通信为核心的海洋科学和以深海科学与工程为核心的海洋工程领域的相关研究与技术推广。2010年初,学校成立“海洋研究所”,由“中国深潜之父”的海洋专家朱继懋教授领军,承担了省部级和地厅级海洋科研项目十余项;2015年,我校进一步加强海洋科学研究的力度和步伐,与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形成战略发展协同体,共同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项目开展合作。2017年,我校教师陈晓虎顺利完成“深海勇士”号海试任务,成为我国第四批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之一;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工作室独立设计完成“深海勇士”号潜航服,大国重器里再现三亚学院身影。
(文:徐滢)
(图:陈晓虎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