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学校在书海馆会议室召开院长工作会议,对二级学院2017―2018学年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数据报告,总结经验,查缺补漏。校长陆丹,党委副书记、学务长沈建勇,副校长、教务长洪艺敏,副校长刘晓鹰,校长助理顾斌、朱沁夫、隋姗姗及各学院院长和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校长陆丹表示,办大学要聚焦战略、认清形势,要深入思考全球经济增长和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环境,理性分析海南发展的长期大局和短期形势,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多种向度中找到教育的基本确定性,在大逻辑中找到自我小逻辑。不同学院、不同学科要应对不同产业门类谋篇布局,乘势而上,把短期和长期统合起来,做好形而上的思考,笃定人才培养,这是办好大学的必要条件和根本所在。
院长工作会议
陆丹强调,干部要发挥主人翁精神和创业精神,独立担当,知难而进,自信奋斗,按照岗位职责全面履职。全校要对标《USY办学纲要》补战略思维、系统性质量风控的短板;学院对标学科建设补人才队伍和科研成果的短板,对标专业建设补同行竞争力的短板,对标人才培养补教学能力、课程质量、学风和就业水平的短板,对标智力服务补协同资源、提升影响力的短板;各部门对标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风建设的要求,“走出机关、下到学院、上门服务,为学院发展排忧解难”。
陆丹指出,人才培养是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大学办学定位的基础。学科建设是学术竞争力的基础,专业建设是办学质量的基础,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学风建设是风向标,就业质量是试金石。学校的办学核心理念是“学生竞争力”,学生竞争力目标实现是项系统工程,学科建设既是共同基础部分,也是核心基础部分。在共同基础意义上,学科建设是实现竞争力的综合目标;在核心基础意义上,学科建设是实现竞争力纲举目张的纲领。下阶段,学校将各类指标进一步梳理,按照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生竞争力五大指标排序考察学院办学实力。
副校长、教务长洪艺敏从“十三五”课程建设工程、“一师一课程、一师一项目”方案实施、职业人模拟实体经营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工程类专业试点、青年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能力培训、推进创新创业运行机制建设、教师专业技能大赛、本科专业评估等八个方面通报本学期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学校教学工作品质不断提升,八项工作基本保时保质完成。
党委副书记、学务长沈建勇就宣传、招生和学工工作进行说明。他表示,各学院工作思路设计和创新要与《USY办学纲要》同步同向,与实现学校“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对标。招生是贯穿办学始终的工作,是检验学校办学和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期望各学院进一步加强招生宣传意识,优化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好学院主体责任,充分利用各类平台,真实客观地反映学院办学特色和亮点,将其作为高品质办学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整体提升。
副校长刘晓鹰对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情况进行汇报。本学年,学校出台相关文件,初步探索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路径。各学院积极响应,大力推进,将其作为学院当前发展的重点工作,采取不同的方法,并且有较大的收获。下阶段,各学院应制定相关学科人才引进的具体实施规划,注重紧缺学科人才的引进,并加强年轻博士的引进力度,更好地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学院办学中的重要作用。
会上,校长办公室主任丁力玮通报二级学院2017―2018学年和2016―2017学年工作数据对比情况,从学院整体办学能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三方面的26项指标进行整体评价,主要是依据各学院工作成果增量、业务完成情况作同比和排位比,并对照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找差距。
本学年的指标是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系统工程中重要观测点的提取和排序。各学院围绕发展目标,精准对位,较上学年都有新进步,整体大幅提升改善,部分学院增量显著。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完成情况良好;校外合作、国际交流、品牌宣传等方面不断加强;学生获奖率、考研率、创新创业项目数量和教师科研成果、获奖情况等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文图:徐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