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三亚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朱善璐教授来校讲座
12月15日,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北京大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三亚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朱善璐教授应邀来校作《卓越大学的发展》主题报告,副校长、教务长洪艺敏,校长助理隋姗姗,全体干部、各系主任、各专业主任及广大教师认真听会学习。
讲座现场
朱善璐教授为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代表,曾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他本人不仅具有真挚的教育情怀,对大学教育和管理更深有感悟,见解独到。他从近现代大学之母――洪堡大学谈起,追根溯源,结合自身多年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鞭辟入里地剖析了大学建设发展的本义和要旨。
朱教授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初心”,不忘初心、回归初心、重找初心,这是重要的贯穿思想的方法。“不忘初心,关键要懂得初心;不忘初心,才能牢记使命;初心是本,是初始之命。”只有了解教育的初心,了解大学的初心,回归大学教育之道,才能理解如何办好大学,使一所大学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卓越。
朱善璐教授作《卓越大学的发展》主题报告
他表示,大学教育是人世间高深学问,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主场所,是最基础的事业、最伟大的事业。而教育的本质属性、根本职能、核心职能、发展外延和重要内涵等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身为教师,从事着最光荣的事业,这是人生幸事,要珍惜眼前,多实践、多思考,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全体教师认真听会学习
朱教授指出,“离开育人不叫学校”,大学的根本使命是立德树人,教学、科研是育人的不同途径,都是育人的主要渠道,都是为培养人才服务,即教学育人和科研育人,这是大学的根本所在。大学,本质上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文化,而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精神,体现在大学的办学价值追求、办学理想、办学信念、办学方针和办学主张上,没有灵魂的卓越和形式的卓越不是大学的卓越。因此,卓越大学从哪里出发,走到哪里,走到什么程度必须深思。
副校长、教务长洪艺敏主持讲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亚学院精气神足、方向对、招数好,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感、有使命担当。办中国的高等教育还需要自信力,三亚学院的办学也有自信力,有代表区域文化和民办教育的自信力。三亚学院要守住大学初心,扎根土地,做好服务,抓好基础、抓住特色,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为实现“为人的成长”、“为国家民族的成长”两个成长而努力奋斗。
(文:徐滢)
(图:印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