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大学纪】图书馆――一所大学的厚度

发布时间:2017-04-10浏览次数:1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IMG_20170410_215346 (1)的副本.jpg


【编者按】


  从2005到2017,三亚学院初创至今已历十二岁。十二岁,于人生正当少年,于大学亦如少年,朝气蓬勃,心事拿云。而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又恰约需十二年,故古称十二年为一纪,《国语》有言:“蓄力一纪,可以远矣。”受此启发,我们将官网即将发布的这一新文章系列命名为“大学纪”,是纪年,是纪事,也是纪传;是回望,是守望,也是希望。

  今天是“大学纪”的第二期,让我们一起领略《一所大学的厚度》。


  一所大学的标志建筑物是什么?一所大学气质风度在哪儿能有最直观的体现?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图书馆。纵观国内外,无论你走进哪所大学,都会发现这样一个常见的现象:校园中最漂亮、最高大的建筑,往往不是行政楼宇,不是运动场馆,而是这所大学的图书馆。


书山馆 2 的副本 2.jpg

书山馆


  图书馆作为一所大学文化的标志性场所,不仅是信息荟萃的知识殿堂,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也正因如此,要评判一所大学是否专注教育,是否“为往圣继绝学”,是否能将自身影响辐射于地方或整个时代,看看这所学校的图书馆就能略窥一二了。


  人文与传播学院文秘专业的叶敏说,图书馆的存在本身就像是一本书,一本含有丰富知识的书,一本饱含故事的书。学生一届一届换,但是图书馆却会一直屹立在那里,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积聚着自己,同时也在一点一点地增加着学校自身的厚度。


  想象一下,没有哈佛图书馆彻夜的灯光,没有剑桥图书馆六百年六百多万图书的积淀,没有30多座图书馆的斯坦福大学,它们还算得上是名牌大学吗?毫无疑问,作为世界最高水平教育、学习和科研的大学,图书馆必是大学这座象牙塔的塔尖。


22.jpg


  三亚学院从办学一开始,就把现代化、国际范儿作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向度。20059月,第一届学生刚刚入学,学校第一时间即在书行楼B108B208室辟建临时图书馆,彼时设有开架书库、阅览室和报刊室,面积约500多平方米。一个月后,临时图书馆正式对学生和教师开放。


  未过半年,为满足学生对图书馆更多元的需求,书海馆于2006213日正式开馆。书海馆共四层,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位于学校东区的中心位置,依山傍水,前望东湖,远眺古人类文明遗址落笔洞,侧临教学楼和行政楼。除一层是开架书库阅览室和图书借还书处;二层是新书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和拥有110台微机的电子阅览室外,三层还开辟了数学建模和学生阅览室;四层还设有艺术、美术作品展厅。纸质藏书就已达6万册、期刊608种、报纸 62种。20065月份购买了超星电子图书5万多种,年底又引进了中国期刊网CNKI,有电子期刊3620种,几乎覆盖和满足了我校所有学科专业需要。


书海馆2 (1).jpg

书海馆


  2007年,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校北区建设完毕,为方便满足生活在校园北区的学生学习使用,学校还在北区第二教学楼西楼,北区第三教学楼辟出三幢教学楼,开设了书山临时馆二、三和四,各4000平米左右(注:已于2014年底书山馆开放前停止使用)。


   20106-8月,为更加符合读者需要,学校对书海馆进行改造。93日,装修扩大后的书海馆书阶楼书库与阅览室正式开放,建筑结构为大空间全开架服务模式,全部铺设地毯,安装空调,读者使用区宽畅明亮,书库和阅览区融为一体,方便读者就近取阅图书。形成人在书中、书在人中的环境,让读者在方便、舒适、宁静、温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研究,此举受到了广大师生读者的一致好评。


书海馆的副本.jpg

书海汪洋


  然而,不断追求卓越的三亚学院并未满足于此,一座和学校办学快速发展相匹配的全新图书馆“呼之欲出”。2008年书山馆开始筹划,2010年图书馆设计方案揭开神秘面纱;2011年举行奠基仪式,正式动工建设;2012年完成主体框架浇注;2013年主体工程初具规模;2014年进入工程装修收尾。一座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吸收了众多国内外图书馆建筑优点的书山馆于2015年春学期向师生正式开放。

 

书山虎踞的副本.jpg

书山虎踞


  这座在海南广播电视台、国际旅游岛商报社、海南省建筑文化交流协会共同发起主办的“2016海南省首届十大建筑系列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海南十大当代建筑之一的书山馆建筑面积约为3.4万平方米,在建筑风格上充分体现了当代建筑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环境友好,让读者在宁静、舒适的氛围中学习、研究;在结构布置上遵循三同(同层高、同承载、同柱网)和三大(大开间、大流通、大阅览);在功能划分、空间利用、服务内容、内外部装饰等设计方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环境友好的理念,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印刷型藏书为基础,增强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功能,更好地服务新科技环境下生活成长的读者。


april_2017-04-11-09-12-58-623的副本.jpg

建筑经典之美


  艺术学院院长陈博教授在书山馆开馆之际,接受本网采访时谈到,“三亚学院新图书馆的风格,反映出学校的抱负和对区域特定问题的解决方略:保守的外壳内装着活跃的现代观念”。三段式的古典建筑立面、围合式庭院平面、均衡的轴线对称,这三个外观上的古典建筑特点,是对知识渊源的致敬,表示的是对主流观念的尊重,也是对大学图书馆身份的明确界定。与此同时,室内的使用功能却是现代的。阅读、讨论、健身、博物、会议、景观等功能形成了复合型的空间形式。桌椅的摆放也是次序与灵活性相结合,充分考虑了现代学生的阅读需求。在某些阅读类型空间方面的探索,甚至达到了相关领域的前沿水平。

 

april_2017-04-11-09-02-36-503的副本.jpg

阅读天堂之美


  书山馆共6层,地下1层,地面5层。内设特藏与教师阅览室、期刊阅览室、24小时阅览室、8个普通借阅合一的书库阅览室、15间讨论室、校史馆、相机博物馆、海南南海船舰科技馆、大报告厅、中报告厅、9间中小型会议室、还有地下书库和北区健身运动馆等。阅览座位4050个;电子阅览室可用计算机终端120台。


april_2017-04-11-09-22-45-104的副本.jpg

博物馆藏之美


  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并没有止步于硬件的齐备和建筑本身的恢弘,现在的书山馆作为一个具备综合性服务职能的图书馆,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师生借阅、读书的地方,目前已挂牌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海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三亚甚至海南的一个重要文化传播、学术交流的发源地。


april_2017-04-11-09-16-36-776的副本.jpg

思想激荡之美


  图书馆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出击,发挥自身职能和优势。目前名师面对面总共开了15期,27个书友会活动。无论是名师面对面、书友会、真人图书馆抑或落笔大讲堂,其实质都是一种老师分享、学生互动的模式,吸引学生主动走进图书馆学习,并且喜欢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加强读者与图书馆的沟通交流平台,架起学生与图书馆之间的桥梁,图书馆还有更多的动作正在谋划,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书记王昌军说,“希望听到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想法,明白学生真正希望在图书馆得到什么,最终建立一条更加便捷通畅的交流平台”。


april_2017-04-11-09-19-02-972的副本.jpg

服务细节之美


  大学以学为大,阅读是读书人的本分,引导阳光学子勤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大学育人的首要责任,为阳光学子提供高雅、舒心、便捷的学习环境,是大学内涵建设和品质提升的题中要义。学校图书馆的不断建设升级的过程,表明的是三亚学院专注于教育,致力于卓越的态度和心迹,站在学校北区书山馆前,抬头仰望,你会知道,这所大学的厚度就在这里,就在这静默灯光下,沙沙书声中。


手绘.jpg


链接:

【大学纪】校门的故事



(特别感谢: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书记王昌军、馆长李振钱,艺术学院院长陈博,人文与传播学院文秘专业叶敏同学接受采访;校友陈昶君,理工学院通讯工程专业吴炫林同学,大学生通讯社邹柏槐同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创意写作中心提供图片)


(文字统筹:徐滢)

(图片统筹:印岭)

(数据统筹:刘晓聃)

(编辑:新闻中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