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岁末年初,我们在辞旧迎新中回顾过去,着眼当前,谋划未来。2016年,学校顺利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这一年,三亚学院人在新的行动起点上蓄势期远、凝心聚力、持续奋斗,全面开启了“十三五”发展的新征程,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深远意义。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学校教学、科研、党务、学工等各条战线主动作为,各学院各部门共同发力,以扎实的工作成绩、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异的办学质量为学校“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新年伊始,本网专门开设《走近校领导》、《走近院领导》专题,陆续刊发大学生通讯社记者对话部分校领导和院领导访谈实录,共同分享他们2016的不同体验,共同展望2017愿景。
沈建勇副书记接受大学生通讯社学生记者专访
学生记者:请问,您主要分管学校哪些具体工作?
沈书记:负责党建、宣传、稳定、团学和招生就业工作。
学生记者:如果用几个词来形容您的2016年,请问是什么?
沈书记:充实、紧张、愉快,其实,我觉得2016年蛮刺激的。
学生记者:“刺激的2016”体现在哪些方面?
沈书记:学校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做了很多的改革和尝试,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个过程我觉得非常刺激。目前来看,整体效果明显。比如,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成立一年,事务办理办结率高达99.9%,这个数据是很多部门通力协作才能达到的。最初,各个部门对其认识不一,效率不高,甚至出现部分推诿。为此,学校还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学生见面会和教师见面会,共同解决问题,从需要沟通才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到迅速转变思路,积极主动对接,高效率解决问题,体现了我校各部门同志一切工作围绕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这是一个蛮刺激的过程。又如,今年我们提出了思想导师“六师”的概念和设计,从提出概念到一层层铺垫,从培训到实质实施,要求全校思政工作队伍统一转型认识,提升专业能力,转变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全校思想政治队伍的工作效能。学工口的同志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来对待,自我重新定位,努力适应角色的丰满化,这也是一个充实而又刺激的过程。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学生记者: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请您谈谈,2016年学校在党建和思政工作方面的整体情况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沈书记:学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都是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思想引领、学业指导、素质拓展和文化育人四个方面展开工作。在党建工作方面,学校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基础,配齐配强党务干部,加强制度建设,严肃党内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升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思政工作,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校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多名优秀党员获海南省委、省教育工委表彰为先进个人,学校党建成果获全国优秀奖,并在全国论坛上作经验交流。
学生记者:现在我们的辅导员都改名叫“思想导师”了,这个提法背后有什么意义吗?
沈书记:2016年,学校对思想导师队伍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出台了《三亚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转型实施方案》。在学校党委书记陆丹的带领下,重新梳理思想导师队伍建设工作,重点加强辅导员队伍“六师”(学业导师、思政导师、社会化导师、心理辅导师、职业辅导师、生活助理师)的角色转型,就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思想导师的工作方向、基本素质、个人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辅导学生、服务学生。同时,倡导思想导师在做好基本能力培养下,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发挥某项专长,做出更多的成绩,我把它归结为“6+plus”,“6”是做一个合格思想导师的基本,“plus”是在基本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爱好和学科背景,在“6”里面再专长或更专业于某一个或几个方向,使思想导师队伍制定更明确的人生理想和职业规划,促其成长,并提升整个学生工作品质,助力学校“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的实现,更好的服务于学生这个中心。
学生记者:2016年,我们在网站和微信上看到学校多次获团中央表彰,请问,在三下乡和团学工作方面我们都做出了哪些努力?有哪些特色?
沈书记: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有两个特色:一是在原有的社会实践内容基础上进行提升,把活动作为培养专业技能的渠道,将活动变为教学的部分延展;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支持海南省乡村建设,学校自费组建了18支“精准扶贫”调研团队,深入到全省18个县市的贫困乡村进行精准调查。从学生的角度,“三下乡”不仅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次社会实践,也是一次结合学科知识、专业背景等方面的学习实践。三亚学院在“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单位、优秀团队、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学生通讯员等全部评选单元中均获表彰,也因此成为了海南省唯一在三下乡各项评比中均受到团中央通报表彰的高校。所以,将“三下乡”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有今天的成就也就顺理成章了。
可以说,在校党委的正确引领下,2016年学工工作不断创新,自我突破,基本做到了有奖拿奖、有旗拔旗,很多方面在海南省高校独树一帜。我们志愿者新生注册率已经达到了100%,参与人次达到了35000多,服务时长150000小时;学校共青团服务青年“1+100”直接联系青年数据录入数、线上线下活动数全省第一、全国百佳理论学习社团、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第三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等都是海南省在这些领域的突破。截止目前,2016一年我校学生工作共获得国家级奖项39项,省级145项,从数量到质量同比往年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学校教学一体化的重要成果,也是学校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学生记者:2016年招生工作怎么样?
沈书记:2016年的招生和往年一样,三亚学院在全国生源总体下降的背景下,仍然逆势上扬,报考率、生源质量同比显著提高。其中,二本线上录取的新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1.5%,有14个省是全部一志愿录取。一志愿录取率达到80.87%。考生之所以如此青睐我校,综合原因是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内涵建设的不断提升,得到了更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追捧。学生用脚投票选择来三亚学院进行大学学习,为他们以后开创更美好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记者:2017年的招生工作,学校会作出哪些调整吗?
沈书记:学校招生政策调整不会太大,总体招生人数基本保持不变,招生专业会根据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和考生需求微调。但随着全国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整个招生环境会有很大的调整,学校将根据全国高考改革制度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并在进一步提高报考率和生源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招生各项工作。在招生过程中,也会利用新媒体平台等为考生提供更多服务和帮助,
学生记者:过去的一个月我们感到校园里很热闹,“我和你”、体育狂欢夜、三亚的冬天等等活动很多,您觉得,此类文化活动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沈书记:为了更好的走近学生,服务学生,本年度不断加强校内外协同体建设,寻求学生学业与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不断推出广受学生喜爱、学生自主参与度高的青年活动。“我和你”等校园文化活动是一个塑造健康人格的过程,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互相熟悉,消除陌生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三亚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远离家庭、远离故乡。八年前,陆丹校长创造性地设计了“我和你”,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自主成长。如今,“我和你”既成为三亚学院校园文化的传统,也成为三亚学院的文化名片,且已走出校门,被团省委重点推广,成为全省大骨干培训素质拓展必修项目。整个2016年,在校同学参加体育狂欢节、“我和你”、“一学院一节庆”等学校品牌活动已经达到了全覆盖并且初具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学生记者:官微是现在我们同学了解学校大事小情最便捷的方式,台风期间、双学位招生,包括四六级考试通知等等都能第一时间听到学校的声音。请您跟我们介绍下官微吧?
沈书记:官微也是个特别刺激的事儿。学校将以前很多不方便说、不好说的事通过官微这个桥梁迅速地传达给每一位同学,让同学们能够迅速了解很多事情的真相。比如,之前一位学生不幸染上肺结核,很多同学不了解病因,从而产生了一定的恐慌。事发当天下午,官微及时进行详细报道,以此消除学生的恐慌,这是个特别好的事。同时,学校希望通过官微,进一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是一个交互平台,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建设好这个平台,有利于学校工作品质的进一步提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满意度,也有利于让更多的人更立体的了解三亚学院。所以,办好三亚学院微信公众号,就是办好学生最关心的事。
学生记者:2017年,您对学生有什么新的期望和寄语吗?
沈书记:要更好的完成学业,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课余时间,多走出宿舍,多到操场锻炼。三亚的冬天风清沙幼,红花绚烂,不在清晨黄昏跑跑步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同时,学生是一定要以学业为中心,学好习,上课即认真投入,课后要利用好图书馆的资源,来补充学习的需要。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塑造更富有责任心的大学生形象,充分享受大学所带来的快乐,过一个更刺激的大学生活。
(文图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宁文英 杨凯富)
(编辑:徐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