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大满贯”! 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全部评选单元均获团中央表彰

发布时间:2016-12-14浏览次数:1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为展现2016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展示当代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青春风采。团中央学校部、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共同组织开展了2016年“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单位及个人进行通报表扬。我校在优秀单位、优秀团队、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学生通讯员等全部评选单元中均获表彰,也因此成为了海南省唯一在三下乡各项评比中均受到团中央通报表彰的高校,实现了暑期社会实践领域奖项“大满贯”!


W020161202422944480982_副本.jpg

我校在2016年“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中受团中央通报表扬


经过作品征集、网络评选和专家评审,在2016年“镜头中的三下乡”中,三亚学院荣获优秀单位,三亚学院“启梦真”志愿服务队荣获优秀团队,校团委孟丽娟、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李奇荣获优秀指导教师,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张瑾荣获优秀学生通讯员。一系列的荣誉表彰,充分肯定了我校在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彰显出我校在全国高校全口径评选中所具备的办学优胜位置。


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的重要活动,在促进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次活动以“建功十三五・镜头传真情”为主题,旨在深度挖掘有价值、有成效的暑期社会实践事迹,更好地传播“三下乡”正能量,用镜头记录、传达青年学生建功“十三五”的真情和实际行动。


2.jpg

三亚学院荣获优秀单位;三亚学院“启梦真”志愿服务队荣获优秀团队;

校团委孟丽娟、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李奇荣获优秀指导教师;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张瑾荣获优秀学生通讯员


“启梦真”志愿服务队是学校暑期组织的18支精准扶贫调研团队之一,由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师李奇及张瑾等五名学生组成。作为精准扶贫调研团队首支下乡团队,他们深入到白沙县牙叉镇进行社会实践。调研中,团队成员齐心协力,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他们深入农舍,走访红色革命根据地,关爱留守儿童……同时,团队将调研数据形成报告,与白沙黎族自治县扶贫办、团委、妇联进行汇报,举行座谈,就当地精准扶贫建言献策。服务队将调研中的点滴编辑制作成《志愿你我,筑梦启航》短片,在海南电视台、三亚电视台、爱奇艺等网站发布,转载量过万,得到广泛关注。


访问黄国宇书记 (10)_副本.jpg

“启梦真”志愿服务队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开展精准扶贫调研


我校高度重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在全校范围内已发展成为常规性、广泛性的学生实践活动,不仅将其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基本公民素养的重要内容,纳入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每年,学校积极组织各类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基层,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的基本原则,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截至目前,我校的社会实践团队已走访调研了海南全部市县,足迹还遍及新疆、甘肃、河南、广东和福建等地,内容涵盖精准扶贫、“四进四信”宣讲实践、科技支农、教育关爱、文艺服务、美丽中国等多个方面,调研范围广、参与人数多、调研报告准,真正将社会实践与地方服务有机融合,落到实处。


“十三五”时期,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实践育人工作,不断拓展新形式,丰富新内容,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合一,创新实践育人方法和途径,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我校2016年“镜头中的三下乡”获奖作品展示:


三亚学院:“我们”想过的更好


W020161017600619995292_副本.jpg


那凡村,一个土地贫瘠,面积狭小,收入来源少,居民生活俭朴,却家家和睦,热情对待每一个来客,对生活从来不放弃的小村庄。在那里生活的他们,不存在任何猜忌,最纯真的情感,辛勤劳作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方式。由于交通不便利,长达两小时的路程,汗流浃背的队员们依旧面带笑容。在村长的带领下我们对整个村庄的环境进行了了解,他对村里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讲解。并且很耐心的带领我们进行走访。这一切都只因“我们”想过的更好。


W020161017600620068280_副本.jpg


用竹子搭建而成的厨房,遮挡不了烈日的狂晒,躲避不了狂风的侵袭。可村民们依旧一次次的将它修补。它在风中摇曳,在雨中伫立,它显得格外美丽。没有灯光的修饰,没有美食的点缀,没有华丽的装扮,更多的是坚强中的与生命的抗拒力。这一切都只因“我们”想过的更好。


W020161017600620153546_副本.jpg


走访牙港上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一家贫困户,这位阿姨独自带着两个还未成年的儿子。一年前丈夫因病去世,为了给丈夫治病,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外债,这让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风雨飘摇。走进室内,灯光昏暗,墙面黑漆漆的,电饭锅成了家里的唯一家用电器。尽管如此,这个女主人坚强的承担下这一切,每天早出晚归打工挣钱,维持生计,供两个孩子读书,着实让人感动,希望她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同样这也是村中最贫困家中一角,昏暗的灯光,陈旧的家具,没有多余的装饰,唯一存在的只有朴实。而这一切都只因“我们”想过的更好。


W020161017600620206109_副本.jpg


她们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两只小小的眼睛有点浑浊,她们的手,有小薄扇那么大,每一根指头都粗得好像弯不过来了,皮肤皱巴巴的,有点儿像树皮。在闲暇的时光里,她们也依旧可以肆无忌惮的聊天,没有更多的负担,没有更多的奢望,她们的热情在那炎热的天气下显得那么美丽。这一切都只因“我们”想过的更好。


W020161017600620251211_副本.jpg


慈祥的老人,双目失明,脸上的皱纹将往日的艰辛体现的淋漓精致,家境的贫寒,简陋的房屋,破旧的衣服,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对他来说倍感心寒,面对儿女的不管不问老人没有任何怨言,虽然有政府的补贴来维持生活,但生活依然很拘谨。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帮助他把房子弄的好点,他不追求豪宅,只愿能遮风挡雨便好。愿老爷爷一生平安。一切都只因“我们”想过的更好。


W020161017600620311092_副本.jpg


在村子的街道里,跑着年龄不同的小孩,她们的欢笑声已经压过了整个村子里维修的声音,她们最纯真的笑容让我们看到了这世界需要更多的爱。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爱。


W020161017600620365563_副本.jpg


潮起潮落,对村子里的树木有一定的损伤,村民们在农忙之时对村子进行了绿化片,打造最美村庄。让村庄更加美丽,让村民更加幸福。让生活更加美好。


W020161017600620430483_副本.jpg


73日上午,启梦真志愿服务团队成员进行了分组与留守儿童进行更贴心的交流。为孩子们带去了食物、学习用品等,与孩子一起游戏,讲解大学,给孩子们观看三亚学院的宣传片,让他们认识大学,了解大学,从小就要对大学有着一种期待,一种憧憬,让大学之梦深深扎进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期许兴奋地表情也让队员们倍感欣慰。



媒体链接:

  《志愿你我 筑梦起航》短片  https://v.qq.com/x/page/t0311bpr752.html




(文:徐滢)

(图:中国青年网 校团委 法学与社会学学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