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人生,人生财富;一路精彩,一路风景。财经学院在人才培养上,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紧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科研链、教学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教学与科学研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色育人平台,为全面塑造学生专业素养与职业素质提供通道,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财经学院细分专业方向,细化专业能力与岗位技能,为学生提供对接行业、岗位的特色课程模块,形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等贸易类课程模块;管理会计、金融会计、旅游会计、税务筹划与预算会计、资金运筹与财务控制等会计类课程模块;企业财务战略规划、商业银行财富管理、资本市场财务运营等财务类课程模块。构建起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体系,通过“第一课堂”的教学改革创新,将成果延伸、转化为“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主动参与、自主实践获得的感受、经验等成果,又补充、反哺“第一课堂”中的教学,达到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目标。
“第一课堂”了解行业,“第二课堂”走上岗位
商务技能大赛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对接
会计学专业首先实行“3+1(0.5+0.5)”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对接,进行“协同创新、立足行业、突出实践、能力为先”的专业人才培养,第二课堂走进企业。目前,会计学专业旅游会计人才培养试点班39名学生在结束行业课程学习后陆续进入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天涯海角景区、三亚千古情景区、上海东方明珠塔、海口观澜湖、三亚希尔顿酒店等五星级酒店和景区进行为期6个月的商业、销售类等岗位的集中实习。
创新创业项目连接课堂,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成绩显著
财务管理专业将创新创业项目引入课堂,培育创业训练项目,学生在各类财经技能竞赛中取得佳绩,课堂创业项目帮助学生创办企业。杨帆老师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中尝试以《Eoe会计师事务所》创业项目为主线,教学内容贯穿创办企业全过程,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并将项目转化为实体企业运营。
创新创业项目连接课堂,财经技能竞赛中喜获佳绩
同时,学院不断丰富课程内容,组织开展各类学生活动,以此为渠道,注重专业间的相互渗透、课堂与实践的相互支撑、岗位技能与专业能力的相互融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通过以专业学科为特色的企业家讲座、专业发展研讨会、课程兴趣小组、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不断创新第二课堂活动的方式,增强第二课堂教育效果的实效性。邀请海南卓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海南丰正华汽车销售集团、海南宋庆龄基金会、康泰国旅三亚公司、善林金融三亚分公司、三亚海关、三亚农商行、三亚银河证券等企业高管来校授课,共同商讨专业发展与课程改革,组织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活动,为学生搭建起校内实践平台,对学生职业规划进行现场指导。
实验教学全真模拟企业经营,学生职业素质全面提升
沙盘模拟经营实验是经济管理类诸多教学实验项目中综合性比较强的典型实验项目之一。在沙盘模拟经营实验课堂上,以一个典型的制造型企业为实验情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市场营销、原材料采购、生产排成、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知识运用到虚拟企业的经营中,一方面通过“虚实”结合的沙盘模拟经营实验的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仿真教学场景;另一方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学院鼓励学生成立沙盘协会组织,通过协会成员互帮互学以及定期举办培训及校内比赛活动来拓展沙盘模拟经营实验教学的外延。在王亮和方翼飞老师的指导下,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的10名同学组成两支团队在“第十二届经营管理沙盘比赛海南省总决赛”中荣获佳绩。
沙盘模拟经营仿真教学场景
“十三五”期间,面临海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素质会计、财务、金融、贸易等人才需求愈加强烈的发展趋势,财经学院将继续以服务海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走内涵发展之路,创新发展理念、提升教学品质,着力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学发展培育输送更多具有开放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健康人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文图来源:财经学院)
(编辑:徐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