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校务委员会研究,学校决定在原法学院和社会发展学院基础上,成立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这一新学院的成立,不仅是我校在筹建三亚大学过程中对学科布局的前瞻性考量,更是学校为整合教学科研资源,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归类的关键性举措。
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开设法学、法学(海商法)、行政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和应用心理学6个专业(含方向),设立应用法学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所、海南民族宗教事务发展研究中心3个研究所,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心理咨询中心、健康人格工作室和社会工作实验室5个实验室,在校生2300余人。
关于成立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决定
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校领导洪艺敏表示,成立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是学校在筹建三亚大学过程中对学科布局的综合考量,切合大学建设对学科门类的规划要求。她表示,法学、社会学这两个一级学科同属于法学学科门类,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成立,整合了原法学院和社会发展学院的专业力量,有利于提升法学学科门类的整体建设水平。同时,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相关专业将强强联合,进一步充实力量,化分散为整合,有助于加强专业群建设,让学科交叉点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新的“增长点”。
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江合宁表示,新学院的成立对于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学院将在大学科建设群的基础上,紧跟学校发展思路,绘制课程地图,积极推进慕课、精品课等特色课程,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召开第一次党政联席工作例会
3月7日,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召开第一次党政联席工作例会,会议围绕本学期总体工作思路和工作要求做出安排。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新学院工作正稳步推进,教学活动开展顺利有序。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江海萍表示,学院将从师生角度出发,做好党务和学工各项工作,及时梳理,有效沟通。此外,学院还将通过领导班子对接会议、党总支会议、专业主任扩大会议、学生工作会议等多项工作会议的召开与落实,有计划、按步骤的推进新学院成立过程中的无缝对接。
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江海萍表示,新学院的成立在科学设置学科专业、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学院综合实力,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在科研方面,学院将积极引导法学与社会学的有效融合,精选优秀骨干教师,组建专业科研团队,开展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的申报和研究。同时,结合法学和社会学的各自优势,采用科学的社会方法,进行相关社会调查,推动法律诊所等社会服务工作,更好地满足地方建设和发展需要。
我校法学学科门类参与承办《天涯法治》
这一发展思路与学校的诸多期许不谋而合。校领导洪艺敏认为,在人才培养的同时,大学还肩负着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两大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两大功能的实现越来越侧重并依赖于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需要通过整合资源去共同解决问题,而新学院的成立也将让法学相关专业在一个学科群体内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更有效地形成合力去推动社会服务的开展。
法学作为我校最早设立的学科门类,两个一级学科(法学和社会学)的下设专业历来注重结合地方需求,深入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2014年11月,由中共三亚市政法委主管,三亚市法学会主办,我校参与承办的法学、法律类综合期刊《天涯法治》杂志首期顺利发行,并引发三亚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法学类社会团体的广泛讨论。三亚市市长吴岩峻在为《天涯法治》所撰写的创刊寄语中称,该杂志“搭建了我市政法系统对外宣传的平台,对于繁荣我市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新学院将整合资源、专业协同,开展好科研和社会服务
而在如何整合资源,开展跨专业科研和社会服务上,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的相关专业主任已经开始了思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表示,新学院为专业发展提供了新平台,各专业将取长补短,力争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所突破,开展跨专业新的学术领域研究,增强科研成果反哺社会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