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我校校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在白鹭苑东湖厅召开,对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工作要点征求意见。党委书记、校长陆丹,校领导沈建勇、洪艺敏、刘晓鹰、车怡、顾斌、贾朋社及校务委员会成员出席会议,各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陆丹勉励与会干部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努力提升办学实力,加快建设一流大学。会议由校领导洪艺敏主持。
会议现场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整体办学实力,迈向卓越大学的关键一年。学校将以“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落实为指引,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进门吸引力、出门竞争力,深化协同体建设,提高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二级学院办学实力,巩固学校各项工作的系统性建设、品质建设、特色建设和品牌建设,提高学校竞争力,全面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会前,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科研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建设、协同体工作、学生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保障体系、党建与思政工作、法制校园建设等提出了9个方面的具体工作要点。
此次校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范围,创新会议形式。会议主要由各学院党政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结合学院和部门工作实际,就具体工作要点展开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共谋发展。针对会上所提出的具体建议意见,由分管校领导予以现场交流和及时解答。据了解,学校将把会上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及时采纳,对本学年工作要点进行修订并下发实施。这种会议形式的创新即是学校卓越办学过程中开放性、民主化的体现,更对进一步激励和动员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实现学校新跨越的生动实践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分管校领导现场交流、解答各学院有关工作要点的建议
会上,各学院党政负责人针对本学期工作要点,结合工作具体情况,就课程建设、师资团队、科研项目、智库建设、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思考和相关建议。旅业管理学院院长柴勇提出,在加强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在学院和专业层面深度整合资源,打造扁平化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团队,推动课程质量的提高,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对此,校领导洪艺敏表示,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今年已经提出了课程归口,通过跨学院师资共享,建立以课程为单位的师资团队,通过课程模块的方式推进专业和学院的整合。同时,学校将通过制定完善课程地图,把课程体系做好,把课程团队组好,在此基础上适时推进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校领导洪艺敏还解答了会上所提出的关于慕课教学、网络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各学院院长就本学期工作要点进行现场讨论(一)
关于科研工作,理工学院副院长周密表示,学校应以多种形式量化教师科研数量和质量。管理学院院长田言付提出制定教师科研成果与工作量的实施细则等建议意见。对此,校领导刘晓鹰表示,目前,国内各省市高校出台了相应的强化科研制度,做法略有差异,但根本是要明确完成相应科研任务的标准。校领导刘晓鹰强调,教师科研成果与工作量是教师能力的衡量标准之一,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精确量化相应的科研任务,但教师更应具备责任意识,强化教师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的自我提升。
各学院院长就本学期工作要点进行现场讨论(二)
关于大学文化和大学生态体系建设,针对会上所提出的“物质文化元素”的内涵疑惑,校领导车怡表示,从战略人力资源的角度,大学文化建设是学校对人事工作总体规划的重要部分,将从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全面推进,而物质作为大学文化的载体,包括校园环境、教职工队伍行为识别等多方面行为识别,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内涵是一致的。
党委书记、校长陆丹对与会人员的意见建议和交流情况表示肯定。他说,学校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学校和各学院都要主动适应国家和海南经济发展新常态,结合发展实际,从多个维度把握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三亚不断发展的新契机,努力建设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积极推进共建省市三亚学院,筹建三亚大学。
陆丹指出,本学期学校要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目标,持续加强校政、校企、校校等方面的协同体建设,同时,继续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基础上,加强智库合作、院校合作、项目合作、跨国企业合作等四个方面的国际合作。陆丹进一步强调,科技创新是高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要坚持特色发展,弯道超车,在特色专业上有所突破,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多方面的争先创优。
随后,学校召开党务工作会议。陆丹强调,要高度重视党务工作大局,旗帜鲜明地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党务工作做好、做全、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