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机器人普及教育百千万工程海南基地”落户我校
12月29日,由国际水中机器人联盟主办、我校协办的“国际水中机器人联盟2015年技术与工作研讨会”在书山馆中报告厅举行,我校被国际水中机器人联盟授权成为“机器人科普教育‘百千万工程’-海南基地”。国际水中机器人联盟主席、北京大学工学院智能控制实验室主任谢广明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技术与教育研究所董事、北京交通大学�私ㄖ薪淌冢�北京大学工学院智能控制实验室主任王龙教授,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韩力群教授及来自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山东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30所全国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校领导刘晓鹰、顾斌出席会议。会间,党委书记、校长陆丹教授会见国际水中机器人联盟主席、北京大学谢广明教授,就两校开展深入合作进行会谈,陆丹并向其颁发特聘教授证书。
会议现场
国际水中机器人联盟于2014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成立,汇集国内外知名学者,是中国首个以竞赛发起、全球参与的机器人交流协会。通过组织水中机器人比赛和技术研讨会,促进和推动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我校理工学院2014年、2015年两次参加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连续荣获水中救援项目二等奖,这一成绩使学校在水中机器人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获得了全国范围内行业领域和同行高校的广泛认可,客观促进了此次我校与国际水中机器人联盟的深度合作。
会上,联盟授权我校为“全国机器人普及教育百千万工程海南基地”,学校作为全国范围内遴选出的100所高校之一,共同担负起普及机器人基础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记者了解到,我校将选派机器人科普志愿者队在附近10所中小学进行机器人科普教育,努力在当地实现大学生就业、中小学科普、项目孵化三位一体的公益模式,联盟也会对此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同时,我校还将同国际水中机器人联盟进行深层次科研和项目交流,协同研发仿生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无人船等多领域研究。
联盟授权我校为“全国机器人普及教育百千万工程海南基地”
开幕式上,校领导刘晓鹰受学校委托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尤其是南海区域发展。此次会议不仅为我校教学、科研带来强劲动力,也必然为海南省、三亚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学校将在联盟的指导下,加强海洋经济开发,推动开展更新、更多元的高层次科学研究。
我校作为中国最南端的阳光大学,背靠南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作为海南大特区建设重要力量之一,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积极参与、主动协同、真诚服务于海南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海南经济特区和三亚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建设提供智库支持。机器人研究作为国家创新产业之一,对海洋经济、国防、民事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作为服务地方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重要着力点,理工学院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实践得到了学校的长期重视和大力支持。
党委书记、校长陆丹为谢广明教授颁发特聘教授证书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创新教育,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理工学院自主研发的“水下搜救机器人”、“自主式auv设计与实现”和“机器鱼”等项目在全国“挑战杯”、中国机器人大赛多个赛事上喜获佳绩,今年,3人获全国一等奖,5人获全国二等奖,7人获全国三等奖。这些成绩和收获有效地带动了机器人技术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为地区经济、科技及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理工学院团队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三等奖
我校2010年初就成立了“海洋研究所”,由有“中国深潜之父”之称的海洋专家朱继懋教授领军,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科研队伍,并承担了省部级和地厅级海洋科研项目十余项,为海南的海洋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今年4月,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与三亚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将在人才培养基地、学术交流、科研项目、学生实践等多个层面开展深入合作,形成战略发展协同体,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目标及海南省海洋战略的实施。
我校与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
持续推进校政、校企、校校等多种模式的协同发展是我校坚定不移的发展思路,在海洋研究方面,学校还先后与海南省海洋渔业厅共建海洋深海研究所、与中国移动海南公司共建海洋通信研究所等,为深海研究提供坚实基础。随着协同体战略的全面推进,我校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助力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深化落实,实现卓越发展。
(文:徐滢)
(图:印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