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 我校2015干部派出培训学习成果汇报会在书山馆中报告厅举行。党委书记、校长陆丹,校领导沈建勇、刘晓鹰、车怡、顾斌出席会议,全校中层干部参加会议。组织部、教务处、旅业管理学院、人文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财经学院6位优秀中青年干部就外出培训成果作主题汇报,分享学习成果,交流学习经验。汇报会由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举办。校领导车怡主持汇报会。
会议现场
教务处副处长尹萍、旅业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傅萍就赴新加坡参加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培训分别作专题汇报。尹萍表示,在高等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高教工作者应从现实出发,着眼于发展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的关联,在发扬历史和突破历史间进行反思。借鉴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的改革经验,尹萍就校企合作、学分制管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问题与参会干部进行了交流。
旅业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傅萍从学习情况、学习收获等方面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对比新加坡分流教育、人才队伍和社会服务管理的经验,傅萍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思路,高校应通过动力系统、实践系统、培训系统和评价系统等方面完善人才发展规划,以科学方式提高管理服务质量。
六位派出干部作主题汇报
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副院长孟翊、人文学院院长刘伟就其在美国迈阿密大学访学情况做专题汇报。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副院长孟翊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动发展的经验和措施。结合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我校自身的发展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三个方面,他提出,大学教育应介入社区教育,高校应整合资源,搭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塑造大学的品牌价值和文化空间。
人文学院院长刘伟表示,此次赴美访学是感受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的“深描之旅”。通过走访和学习,刘伟深刻体会到美国高等教育丰富而人性化的管理细节,他认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走多元化的发展之路,变换对学生的单一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个性化培养。结合人文学院的学科特点,刘伟还和参会干部分享了他对课程设置、教学成果、人才定位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组织部副部长黄桂玲就其在教育部中南班培训情况作详细汇报。她表示,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教师和管理干部要改变观念、更新传统、敢于“革命”;大学教师要变知识的占有者为学习的引导者、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管理干部要加强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现代与传统、儒与道、文与理的五个结合;管理干部应创新思维,求变求新,以积极的心态和无私的胸怀投入到工作中。
财经学院副院长高一兰与吉利、万科、新浪等企业高管,共同赴美参加培训
与吉利、万达、新浪等众多全球型企业高管同行,刚刚赴美参加“土士学习联盟”的财经学院副院长高一兰就学校如何“创变未来”发表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她认为,高校作为信息时代人才输送的主要阵地,其使命在于和这个大系统中的各产业链、各企业形成汇接,和谐共生。她提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发挥“教育发现”的功能,我校应紧抓基于高等教育本身的内部人才价值创造,抢抓机遇,主动应对,凝练并凸显办学特色和优势,为建设一流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大学而努力。
会上,参加过相关培训的与会干部就以上发言进行点评,并结合专题发言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管理机制等具体问题提出建议。
与会干部进行现场点评
校领导刘晓鹰在点评财经学院副院长高一兰发言时认为,干部们带着问题参加培训,目的明确,收获明显。外出培训是与各企业、各高校从实践到理论直接交流的重要过程,硅谷的创新模式值得借鉴:执行创新、坚持创新才能具备创新能力,实现价值创造。刘晓鹰进一步指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价值,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是价值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各学院应注重个性化教育,善于价值捕捉,为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而努力。
党委书记、校长陆丹与广大干部“面对面”,勉励学校干部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
会上,党委书记、校长陆丹对发言和点评情况表示认同,提出“五个一”的看法:一是感叹,外出培训干部的学习成果是显著的,领导干部的水平在不断提升;二是欣慰,陆丹强调,做教育工作的人不能自大、不能自傲。人教育自己的效果是最好的,在未来课程改革中,学校要提倡“我说不如你说”,“教师说不如学生说”,实现教育的价值;三是坚持,边看边学是发展自身的前提,学校将继续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四是一个观念,观念的孕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观念的传播则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学习不是照搬照抄,要融合新思维、新技术,使之变成内在的文化;五是一个建议,陆丹勉励广大干部要把握机会,既要通过“互联网+”来加资源加机会,同时也要学会做减法,减掉落伍和陈化的内容、环节,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自我,突破自我。
我校历来重视干部派出培训,记者了解到,教师发展中心将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不断派出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长短期培训,进一步拓展干部加强学习、提升水平的优质平台。
(文:徐滢)
(图:印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