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学术委员会2015年第三次会议在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9月17日,我校学术委员会2015年第三次会议在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会议审议修订了校学术委员会章程相关条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主要成员,沈为平教授当选名誉主任,沈关宝教授当选主任,刘晓鹰教授、陆丹教授当选副主任,增选洪艺敏教授、王宏海教授、唐蔚明教授等为学术委员会委员。会议还根据“协同体”工作目标,讨论通过了我校科研协同体院所合一方案。

党委书记、校长陆丹教授提请修订我校学术委员会章程中的部分条款
党委书记、校长陆丹教授首先提请修订三亚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中的部分条款。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朱沁夫教授做修订情况具体说明,建议将原章程中的第五条“校学术委员会设主任1名,由校长担任;副主任若干名,委员若干名,秘书长1名”修订为“校学术委员会设名誉主任、主任各1名,副主任若干名,委员若干名,秘书长1名。名誉主任、主任、副主任由校长提名,经学术委员会选举产生”。经委员会投票,此项修订顺利通过。
会上,经由党委书记、校长陆丹教授提名,学术委员会投票产生了新一届三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要成员,沈为平教授当选名誉主任,沈关宝教授当选主任,刘晓鹰教授、陆丹教授当选副主任。
党委书记、校长陆丹教授指出,三亚学院的长期快速发展不仅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主动的与时俱进,此次章程修订和人员调整不仅符合中国高校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的新一轮趋势,更是三亚学院事业下一阶段性发展的需要所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学校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和治理结构。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学校学术治理结构也要做相应的调适。陆丹教授说,此次学术委员会章程的修订与人员调整标志着学校学术治理结构更加趋于完善和合理,势必推动学校学术水平新的更快发展。

新当选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的沈关宝教授发表讲话
新当选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沈关宝教授表示,这次学术委员会的调整,是学校事业新发展过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调整。感谢校长陆丹教授的提名,感谢各位学术委员会委员的信任,感谢学校对其个人学术历史的肯定。希望和各位委员一起发挥学术智慧,展示学术风范,共同把三亚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工作做得更好,齐心协力把三亚学院学术水平推向新的发展。
沈关宝教授说,学术委员会要以“学术研究的规划和引领,学者队伍的培育和建设,学术问题的预防和处理”为职责,立足营造学术社区、提升教师学术水平、捍卫学术道德、持续提升我校在更大范围里的学术影响力。
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晓鹰教授宣读《三亚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公布《三亚学院科研协同体院所合一方案》。方案指出,为落实深化改革和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战略目标,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各学院各科研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以更高的学术水平和更多地科研成果支撑教学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经校学术委员会研究,将各级学术机构归并到相关学院,组建我校“院所合一”协同体。此举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在现有学术机构设置架构基础上,建立更有利于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有效融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协同体。
会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对《三亚学院科研协同体院所合一方案》的具体贯彻实施进行了针对性的讨论,陆丹教授指出,三亚学院作为新办院校,在发展初期,院所分离的组织架构符合当时的特定环境。而随着学校各方面的日趋成熟、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需要院所相互融合、以整体思维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院所合一是学校办学新时期的一个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院所应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克服可能产生的惯性问题,用整体思维来发挥好院所的正向效应。围绕于此,学术委员会委员就院所合一过程中科研教学协调、学术内涵拓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学术委员会委员就科研协同体院所合一方案进行热烈讨论 分管党务、人事的校领导和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