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十年回忆录】丰收

发布时间:2015-06-17浏览次数:1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编者按】    
   
  时光匆匆,落笔峰下的三亚学院将迎来办学十周年华诞。

  十年激情创业,十年不懈进取。这其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同学加入到学校的阳光教育事业中,见证学校的变迁,与学校一同成长。现在他们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三亚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披星戴月、披荆斩棘的奋斗历程。近期三亚学院官网校庆板块推出十年回忆录专题,一起来听听他们眼中的三亚学院这十年。 
 
  湛铭熠,男,2007年进入我校人文与传播学院就读广告学专业。
 
我的大学,我的专业


乘坐绿皮火车前往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生活是丰收的旅程。

  怀着能看见大海的憧憬,第一次乘坐绿皮火车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乘坐火车的感觉和一路所见,是我一个乡村小伙从未感知过的,这样的好奇和新鲜,让一个刚从高中的“牢笼”挣脱出来的我无限狂妄,感觉自己终于自由了。  

  在大学里的生活凡而不凡。一面是尽可能像班级优等生那样,多去自习室呆着,假装很认真的背单词(可能基础不够,我当时认为背单词是很无趣的一件事),这样的情况绝大多时候是去呆坐(当然,考试前一个星期的状态还是百分之两百的投入)。另一面当然是我的最喜欢的事情,接下来就说说这一面的东西吧。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还仔细阅读过填报志愿指南,但是当时对“志愿”代表什么其实是很不了解的。突然听到身边有人说三亚旅游业比较好,就建议我选择这个学校和专业。当时就像流水中的虫子攀到枯枝一般,很快就完成了志愿填写。最终,我被调配到一个自己听都没听说过的广告学专业。现在,很庆幸自己能够幸运的进入这个专业,当然更感谢母校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  

  记得第一节广告学专业课《广告学概论》是晚上的课,全班同学翘首以待,都想看看我们将要学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课上专业老师郑爽为我们分享了经典广告视频案例。播放了许多条广告后还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当时觉得这个名词很奇怪),分小组到黑板上写小组成果,具体细节记不太清了。最后向我们讲述了些关于“广告”的基本知识。也是那节课让我知道了一类人——“广告人”的存在,从那以后,我也觉得自己属于这类人了。

  在校期间参加过金铅笔、金犊奖、学院奖等等奖项,其过程让我体会到做一个广告人其实蛮好的。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广告策划》课程举办的专业提案大赛,不得不佩服当时专业主任白磊老师、课程老师初云玲等老师对实战能力培养的前瞻和重视。正是这次机会让我们获得了团队协作、实战技能、思维方式全方位的检验和提升。我们参加的是第一届,当时还很多不成熟或者说大家都没有什么经验,跌跌撞撞的就进入了终极pk。最幸运的是陆丹校长来到了比赛现场,而且从头看到尾,一直静静坐在台下听我们一个小组一个小组的上去做展示。他的到来,一下将大赛级别提升至“校级”档次,也让我们所有的小组都紧张了一把。

  也是这次机会,我们团队赢得了为母校设计当年的宣传画册的工作。当时团队成员兴高采烈的情形仍在脑海中浮现,这个机会让自己能够将学到的东西施予商业行为,这是一个大二学生感到非常自豪的事儿。第一次操作项目、第一次接触“客户”、第一次接触第三方,很多广告人的第一次就这样很享受的没有了。  
 
另一种身份

  大学期间还有个身份让我倍感幸运——摄影记者。摄影记者的身份让我有机会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校内的各种领导会面、活动及会议,这样的条件让我很不真实的感觉到我是班级里面校园信息版块的“意见领袖”了。其过程中,我接触到当时很无敌的“无敌兔”(注:佳能相机5dmark2),一次能够玩上几个小时吧,结束后交片子时获得领导赞赏某一张图片时,这种自信心已经到了爆棚级别了。

  在这段时间里宣传部的老师们给我很多帮助和指导,这种指导有时候更像是一种交流,因为他们非常尊重我们的创意,同时也会告诉我们什么是约定俗成的规则。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摄影水准和审美水平提升了一大截;让我能够有机会看见更多、做得更多、遇见更多。同样,学习更多、收获更多,能够更好的、更加充实完成我的大学学业,我觉得我是幸运的。    
 
 
大学这四年


在图书馆里学习
   说起我的大学学业,其实还是能够骄傲的为自己点个赞。基本上都是很认真的对待,尤其是专业课程。这种心理就像去旅游,一定要和景点代表性景色合影留念一样,这样才证明我来过,不枉此行。传播学、广告策划、消费者行为学、素描这几门课程所学习到的在我脑海中深深积淀,为现在能够自称广告人提供了足够的自信。虽然书本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直接运用较少,甚至有人觉得书本和实战完全不相干,不学习书本能干得更好。但我觉得正是这些书本的内容和老师的教导让我能够比较系统的有规划的完成知识积累和考虑问题,在面对实际工作时能够较为全面的去感知和应对工作。这是我关于书本和实践的切身感受。   

  很充实的来到大四,为了给四年留下点什么,我们一群想在大学最后一个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伙伴相聚在一起,拍摄了一条毕业晚会开场片。当时连续好几个夜晚在夜空下讨论创意、讨论执行,从前期沟通、参考搜罗、创意发想、脚本撰写,到演员协调、场务道具安排、拍摄制作等环节,这些较为系统性和需要较强执行力的事务,被一群即将分别的伙伴完成得精彩亦漂亮。

  记得毕业酒会上惠慧老师看着我们说:这完全是商业级的制作。

  在此感谢曾经一起奋战的小伙伴,相信那段匆匆岁月你一定还记得。
 
一路跌到,一路奔跑


上海
   一路的幸运,在我踏进上海时,纷纷离我远去。

  一个非常的午后,站外下着瓢泼大雨,孤身一人,拖着一大行李箱,平静的,看着打在玻璃上的雨滴,一滴雨水,在接触玻璃表面的那一刹那,被打碎,接来的是下一滴。此刻,我被未知架空,这里的一切,我与这里的一切,皆是迷茫。

  自那以后,我相信“绝处逢生”。住房、工作这些生存的基本要素,都在我即将处于崩溃边缘时,向我走来。

  经历了这样一个心理低谷后,我顺利进入一家新加坡广告公司。初入职场,在客户执行的岗位上陷入了“出错-胆怯-出错-胆怯”的循环。现在回想,仍然觉得很累。不知道是自己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将所有能错的地方都错遍了呢?还是幸运神再次降临。接下来的半年里,自己无论在应对客户、策略方案、部门配合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顺其而来的是职位、薪水的变化。
    
  此阶段是真正实践的阶段,是痛苦亦是必然。这个阶段的结束,也意味着自己需要换个环境。

  来到新公司,越发如鱼得水。在新舞台尽情挥洒的同时,我又创建了自己的公司。现在这个新创建的公司已经将满一周岁。它正像一个初入世的婴儿,一天一个样的变化着,看着它能够在一群小伙伴们精心照料下成长,此刻是幸福、是幸运。如农民播撒下种子,我如今又开始了新的耕耘,也开始期待下一季的丰收。

  回看过去,我相信明天越来越好。真诚的祝福母校10周年庆典活动圆满成功!面对未来,卓越起航!
 
(文:湛铭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