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十年回忆录】十年一瞬,未来更长

发布时间:2015-06-03浏览次数:2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编者按】    

  时光匆匆,落笔峰下的三亚学院将迎来办学十周年华诞。

  十年激情创业,十年不懈进取。这其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同学加入到学校的阳光教育事业中,见证学校的变迁,与学校一同成长。现在他们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三亚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披星戴月、披荆斩棘的奋斗历程。近期三亚学院官网校庆板块推出十年回忆录专题,一起来听听他们眼中的三亚学院这十年。 

  刘鹏,男,2006年2月入职三亚学院,现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助理。

  忽而一瞬,三亚学院就要迎来十年华诞了。从精气十足的毛头小伙儿变成身材走样的中年大叔,感觉学院这十年唯一不变的主题就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庆幸自己亲身参与到了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过程之中,让自己的回忆不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让自己的选择因每天的认真工作而变得更加正确。

  我是2006年2月15日正式来校参加工作的,所以严格说起来,我还不能算是与三亚学院风雨同舟整十载的老人儿,不过好在2005年第1届新生开学报到的时候,我就亲身参与到了迎新工作当中,勉强算十年吧。那么我的回忆,就从2005年9月的迎新开始吧。

第一个故事:暴雨夜

  那是2005年9月初吧,海口的天气依旧是闷热而潮湿,午后或深夜总是有瓢泼大雨,白豆般的雨点明晃晃的打在人脊背上,生疼。当时我还是海南大学法学院大四的一名准毕业生,正在为考研究生还是参加工作而苦苦纠结,大多时候会去海大3号教学楼复习背书,有时也会跟着同学出去参加各种面试,虽漫无目的但却很忙碌。这时,我的学长贾朋社从三亚来到海口,迎接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的首届新生。


校党委委员、工会主席贾朋社老师
   贾朋社学长是海南大学法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大学期间囊括各种荣誉无数,学习成绩优异,为人正直善良,是我们一直模仿但却从未超越的偶像。学长毕业之后选择了去三亚工作,参与筹建新生的海南大学三亚学院,这时已经被称为贾老师了,但我们还是习惯称呼他为老贾。老贾兴奋地跟我们分享他在学院工作的逸闻趣事,孜孜不倦地向我们描绘三亚学院未来的宏伟蓝图,听得人不禁热血沸腾,我便强烈要求与他一起前去接站迎新。

  有一天晚上大概9点多钟,老贾喊我去海口美兰机场接机,说是有个北方孩子晚上要来,提前在网上找到了老贾的电话进行了联系。步行出了海大东门,已经是热的一身汗了,本以为这么晚怎么着也要打个出租车吧,没想到老贾挥手招来了一辆摩的,说是这个敞亮,其实我明白他是想给单位省钱,不好意思说而已。一路风驰电掣,吹得人嘴歪眼斜,天空越来越阴暗,一场大暴雨眼看就要来了。摩的司机不想继续走了,老贾就苦口婆心的跟人说好话,请求他无论如何也要把我们送到机场,因为他答应过别人无论多晚都会在机场等候。摩的司机许是被我们感动,接着出发,结果在大概刚刚经过琼山华侨中学附近的时候,大雨终于倾盆而下。天地间茫茫一片,视线极为模糊,随时都有滑倒侧翻或者撞到护栏的危险。虽经我们苦苦哀求,但摩的司机仍然拒绝了我们等雨小了继续去机场的请求,调转车头回了城,留下我们两个孤零零的在高速路边一筹莫展。雨点又大又急,周围找了几圈也没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不一会儿裤腿里就能倒出水来了,冷的人瑟瑟发抖,我的眼泪就不争气地流了出来。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个小孩脾气。


夜晚的海口美兰机场
   后来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个过路司机把我们捎到了美兰机场。航班延误到了凌晨一点多钟才落地,困的人只打瞌睡。看到出口外拿着手机焦急等待的老贾,北方来的孩子瞬间像看到了自己亲人一般的喜悦。难得老贾豪爽一次,挥手招来了一辆出租车拉着我们回到了海口新港的凯丽宾馆。依稀记得,回到酒店之后,老贾好像还破天荒的自己掏钱请这位新生吃了顿丰盛的夜宵,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三亚学院人的热情和真诚。

  那段时间,老贾他们一批人每天都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地奔波在海口新港、长途汽车站和美兰机场之间,常常是在车站吃泡面,在路上打盹,个个都是嗓子哽咽说不出话来,看得人好不心酸。不过,对三亚学院这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学生的无比热爱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也最终促使我毅然决然地来到了三亚学院这个神奇的地方,追逐与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个故事:台风天   2013年11月初,秋高气爽,三亚难得的好天气。这个时节的三亚,繁花似锦、气候宜人,我的小儿子刚刚出生4个月,正是可爱的时候,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超强台风“海燕”正面袭击了宝岛海南,一时间,狂风骤雨、树倒墙塌,学校持续停水、断电、通讯中断,成了名符其实的孤岛,灾情折磨着大家脆弱的神经,不分昼夜的值守让人疲惫地随时都可能睡着。   灾情就是命令,为了及时将三亚学院受灾情况第一时间报告给三亚市委市政府,学校决定以书面形式呈送,指派我和办公室的王科明老师一起完成。我与科明多年之前就认识了,那时候他是理工学院的辅导员,同时还是我们教工网球俱乐部的教练,把我从一个四体不勤的中年胖子艰难地带成了热爱网球运动的积极分子。科明内敛、幽默,浑身充满了正能量,好像旭日阳光一般,总能驱散我们一群人身上的懒散。

  我跟科明预想到路上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所以中午早早的就跟学校司机出发了。学院路上触目惊心,高压线缆全部吹断,甚至连巨大的水泥电线杆都拦腰折断了许多。缓慢行进至劳教所路段,终于碰到了一望无际的积水,许多车辆因为进水而抛锚,横七竖八散落在积水中,像大海上一叶孤舟。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原路返回的时候,科明已经脱了鞋袜,淡淡一笑道:“还想啥呢?走吧”。无奈,我只好弃车而行,也极不情愿地脱掉了鞋袜拎在手里,痛苦地走进了这片夹杂着各种垃圾的浑浊积水之中,越走越深,最深处竟然漫道了大腿上,偶有重型卡车经过时,那卷起的涟漪竟能把人推倒,狼狈得很。走了差不多有一公里快到迎宾路上时,才看到了有能进入市区的摩的在拉客,上前一问到丹州小区要100元,我们立马断了坐摩的的念想,还自我安慰道好久没有锻炼了,今天终于有机会好好徒步一次了,没想到这一走就是5公里。三亚正午的太阳最是毒辣,刚开始还行,穿着皮鞋西裤走出一公里多就开始口干舌燥了。穿梭于迎宾路上堵得一望无际的车流之间,明晃晃的大太阳直射在车顶上,看得人头晕,总是有一种随时就要倒下的感觉,我想可能是中暑的原因吧。科明总是在旁边连哄带骗的鼓励我,刺激我,好在有他,我们才能艰难行进到丹州小区找到了一间打印店,脚上都磨起泡了。

  在打印店里做好了报告,来不及吃一口热饭,喝一口冷饮,我们又匆匆赶往了市内。晚上再次走回来时,看到劳教所路段有学校同事的车陷进了积水里,科明二话不说又脱掉鞋袜要去帮忙推车,我也只好去搭把手。推车累的人直不起腰来,路上的泥沙很快就刺破了脚底的水泡,钻心的疼。本以为推出积水就没事,却没料到汽车已经完全打不着了,同事打算叫拖车过来进修理厂。考虑到拖车昂贵的费用,我们主动说还是帮你直接推到修理厂吧。本想穿上鞋袜,但是看到满腿的泥泞,心想还是算了吧。就这样,赤着脚、猫着腰、愣是把同事的汽车给推到了荔枝沟的汽车修理厂里面。同事嚷嚷着要请我们吃饭,但苦于几乎没有饭店在营业,只好相约下次了。   后面几天,我们开始了积极的灾后恢复与自救。白天将桶装饮用水送到教师宿舍里去,晚上还要拎着警棍在校园里彻夜巡查保证师生人身财产安全,极度疲惫、邋遢的很,但是大家心里都有一股劲儿在支撑着我们去坚持,因为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人说危难见真情,小伙伴们所表现出的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对同事学生的无私大爱,让我每每想起都感动不已。

 
钟楼
   十年太长,篇幅太短。暴雨夜和台风天的故事,只是这十年之中的浪花偶拾,还有更多的故事,也许还有更多机会去讲。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天,也都在为这个学校写下新的故事,翻开新的篇章。

  十年之前,你不认识我,我不属于你;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感谢我生命中最精彩的这十年里曾经出现过的朋友,是你们的积极鼓励让我无数次温暖前行;感谢三亚学院,在这里,我遇到了我的妻子,有了我们第一个孩子,安居乐业。

  十年卓越,未来可期!祝福三亚学院,明天更美好!

(文:刘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