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十年回忆录】我记忆中的那片海

发布时间:2015-06-01浏览次数:2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编者按】    
    
  时光匆匆,落笔峰下的三亚学院将迎来办学十周年华诞。
    
  十年激情创业,十年不懈进取。这其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同学加入到学校的阳光教育事业中,见证学校的变迁,与学校一同成长。现在他们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三亚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披星戴月、披荆斩棘的奋斗历程。近期三亚学院官网校庆板块推出十年回忆录专题,一起来听听他们眼中的三亚学院这十年。 
 
    
  马恒超,男,2005年进入我校社会发展学院就读行政管理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方向)。
    
  十年,是一个数字,是一个节点,是一个纪念。
   
  此时坐在电脑屏幕前,恰好面向南边,闭上眼睛,仿佛看到南海之滨凤凰花又开,海浪声阵阵传来。突然发现,原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始终深藏在脑海里,从未离去…
 
一、军训

 
大海边的军训   
   无论如何,大学四年总是应该从军训说起。
    
  抵达三亚,一路泥泞来到落笔峰下,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后,不少学生和家长含泪返回了家乡,而今或许有了更好的发展。但我和八百多位同学却在失望的同时选择了坚持,因为我们不仅看到了三亚学院的狼藉和不完美,更看到了她的希望与生命力。报到手续完成之后,我们八百多名新生就正式组建成口号为“05级全是精英”的三亚学院首批学生。
    
  入学最初,我们住在东方海景酒店,军训的日子也就正式拉开了序幕。一个酒店住不下,还有些同学是在香水湾住的,享受到五星级待遇。入住星级酒店,在海滩军训,我想这也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记录。起初一共分为八个连,后来队伍编制调整,把刚好多出来的一部分人单独组成了一个“独立连”,我到现在都没明白当时为什么不叫九连而叫“独立连”,也因为这个名字,以至于连教官都没有,完全自立更生、合力更新。但独立连没让大家失望,我们自己选出来代表作为教官带着大伙儿认真训练,在沙滩上练过转身,在马路上踢过正步,在海边跑过早操,还在椰树下站过军姿,在拉歌的时候更卖力,在游戏的时候也更拼命,我至今还记得在最终检阅的时候独立连得到的格外出彩的掌声。
 
二、达维

    
台风肆掠下压抑的城市
   达维,2005年9月正面登陆海南,强度为1960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最大风力达到16级。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经历台风,也是三亚学院送给首批新生的第一个礼物。
    
  断水断电、没网络没信号,望着窗外狂风肆虐,同学们都各自待在宿舍不敢出门,而老师们却冒着风雨和危险为一间间宿舍准时送到每天早餐的鸡蛋、午餐的猪脚饭、晚餐的热牛奶。由于指挥得当,上下齐心,学院在那次强台风袭击中无一人伤亡,抢搬物资共为学院挽回经济损失150余万元。台风在三亚整整肆虐了48个小时,风狂雨骤、雷电交加,学院内的小溪不复存在,地势较低的行政楼和教学楼附近陷入了一片汪洋,让本身就处于正在建设中的三亚学院布满了伤痕,更让刚刚报到的2005级新生在入学的第一时间学会了独立、勇气以及更多更多。

 
2005年我校首届开学典礼
 三、冰吧
    
  你还记得东区操场旁边的那个冰吧吗?
    
  好像是从大二开始吧,东区教师公寓楼下突然冒出来一家冰吧,刚开始去的时候也不以为然,到后来喝西瓜汁成瘾就无形中成为了一个商量正经事和不正经事儿的根据地了。
    
  那个冰吧是“开会”和“腐败”的热门地点,这两个词也不知道流传多久了,前者是指“一群人策划个活动或研究个课题找一个类似星巴克的地方”,后者指“还是那群人活动圆满成功或课题成果显著后找个类似海底捞的地方”,当然,学校里根本没有星巴克和海底捞,只有这个冰吧,所以,作为这一群人中的一份子,我成了那里消费和买单的常客。    
    
  值得一提的是,情侣结束晚间操场牵手散步后,也会踱步来到这里,各坐一个小板凳,天上有无与伦比的星空,两个人面对面看着不说话,只是痴痴地笑。
    
  后来听说北区开了个商业街,有次回学校的时候去看了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是因为一些人不在了。我希望多年后老同学聚会还能卷起袖子坐在油腻的小馆子里聊八卦,而不是西装革履人五人六地讲着无关紧要的上证指数和财经新闻。
 
四、广播
    
  回想起我的大学生活,必然有你最浓重的一笔——落笔有声广播电台。
   
  这个温暖如清晨第一缕阳光的小电台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落笔有声就像大海里的漂流瓶,仿佛这四年来的友谊和青春都装在里面,永远留在了那里,当我们再次想起,她都会漂洋过海来看看我们。
    
  在脑海的记忆里,那时候刚开学不久,学校成立了广播台,几人闻讯而去,我便是其中之一。之后成了那里的负责人,理所应当的她该有个名字,落笔有声。这是一个点播响彻落笔峰的电台,也是一个环绕在落笔峰下的属于我们的电台。花开无声,落笔有声。我唯一想做的就是让落笔有声,声飞扬。因为热爱,留在了那里;因为热爱,结识了最亲近的朋友。
   
   小小的电台,小小的播音间,小小的我们。落笔有声里的我们终日聚在一起,撰稿、录音、做剪辑,也因为她是我们共同热爱的“事业”,所有的一切都愿意花精力去完成,装饰播音间、测试校园内的每一处喇叭,到各个班级去询问对于落笔有声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并不求能给电台带来什么,只希望给这里的每个人带去些什么。遥想我们的欢言和笑语,一期又一期的电台节目,校园喇叭旁驻足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每每想起这些的时候,我们所付出的一切一切都是值得,因为这里有我们的爱,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
    
  此去经年,在这个大学生活里的落笔有声,你还记得吗。
 
五.主持


和搭档主持校园十大歌手总决赛
      说起主持,我不得不提到一个老搭档,yoyo。
    
  那时候我们军训结束后,回到学校在落笔广场搞了一个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生晚会。晚会由她主持,也是那一次认识了我未来的最佳拍档,现在再说起,也已成了至交。回想起那时候的晚会,印象最深的就是美女老师邢恋老师唱的一首《后来》,后来就这样开始了。
    
  后来,我都会和yoyo如约到场,主持学校的每一场大型晚会,院新生舞会、校园十大歌手、直到最后的毕业晚会。还记得那场内心最复杂的毕业晚会,我想不仅仅是我,每一位05届的精英们都是从头到尾压制着眼泪,直到晚会结束,也是青春散场。
    
  每次拿起话筒,就像是一种对自己的重新审视,因为主持,我结识了朋友,建立起友情。后来就算是毕业后参加了工作,我仍在新的环境里拿起话筒,单位的各式晚会,我不仅想做一个晚会的参与者,而更想要真真正正的融入其中,通过话筒和每个人沟通,与这世界联系。
 
六.情愫

    
校园道路
   四年、七年、九年……你在这个校园里度过了什么时光,哪些人让你刻骨铭心,又有哪些事让你永志不忘,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离别这里多年,有没有那么一首歌,还能让你轻声跟着和。
    
  十年前的今天,我还在教室里奋笔疾书备战高考。十年后,我坐在电脑前回忆着这些年所认识的人,还有发生的故事。
    
  作为初届毕业生,在这个与自己一同成长的大学里,十年间,总有人欢笑,也有人悲伤,如同电影情节,友情和爱情总是伴随在我们青春的往事里。
    
  在这里,我相识了很多真正的朋友,尽管没有相同的成长经历,但在这不长不短的四年里,足够我们为对方留下些什么,也足够我们从陌生人变为家人。就算是毕业后的离散,朋友间的感情却从未消逝。
    
  既然是大学,那一定会认识到很多较为亲近的老师,而大学老师并不同于中学时代,师生之情或许会在最后发展为兄弟之情。因为常参与到学校里的各种活动,与校长也是有过很多次的接触,全院师生无不敬佩的陆丹校长,他不仅仅是一位专业学者,更是对我们无微不至照顾的前辈。也记得大一时很喜欢的一位老师,在课下我常跟他谈论人生,有关生死。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还有我的辅导员王翔老师,师生情也是兄弟情。现在也常在联系,他现在有了很帅的儿子,下次有机会回去要抱抱他。
    
  也就这样,我们一起走过了四年的时光,毕业后或许大家都换了城市,换了工作,换了心情,但不换的是朋友间的相思相伴。有时会在想,如果没有他们,在我一生中的这四年会是怎样的。对我而言,这份情谊,如此深刻。
我回望往昔,我们的笑容好似仍停留在那些年,那些属于我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七.海洋

    
大海
   家住北方,距离大海很远,以前很少看到海。有时候和家人出去旅行,总会挑选有海的城市,好像我对于大海有特殊的情结。
    
  来到三亚,我距离大海是如此的近。想看看海时,很轻易的便可以拥有了。我有大海相伴,潮起潮落,犹如人生起伏。在悲伤低落时,海洋会包容我的一切;也有过快乐和幸福,海洋也为我见证。
    
  四年间,苦笑常相伴,爱恨总交织。
    
  四年里,涨潮复退潮,日出又日落。
    
  四年,我都在这里,大海也一直在。

    
宿舍楼边的彩虹桥
   想想就这样,认识你已经有十年了,我们相互陪伴,一路走来,大家都成长了许多,就算模样变化再大,也不改初心。而我马上要初为人父了,人生也将继续,未来期待着重聚,我们各自珍重。
    
  以后,学校给她寄来的信会称她“亲爱的校友”,而非“亲爱的同学”。
    
  转眼十春秋,凤凰不言迟。后会当有期,相逢仍相识。
 
(文图来源:马恒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