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们应该可以做到――我校台湾高等教育考察团参访印象

发布时间:2015-05-08浏览次数:1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编者按:

  日前,我校台湾高等教育考察团一行对台湾高校进行了综合考察。根据学校预先确定的参访目标及出访人员工作领域,重点访问了亚洲大学、圣约翰大学、南华大学、台南应用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五所高校。考察团同各校领导及相关系所负责人进行了会晤和交流,并参观了台湾大学校园。本网已于近日进行了新闻报道。
 
  本次台湾高校综合考察,通过党委书记、校长陆丹的先期部署和过程指导,目标明确,观测视角集中,因此成效比较显著,参访成员收获丰富,带回了对学校建设发展务实而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回顾行程,考察团发现台湾各高校有诸多宏观和微观的共性和融通之处,却同时“各美其美”。印象深刻的直观画面是精细化管理的校园、具有全局视野、优异职业化水平的管理团队、从容、不造作的教职员队伍和他们温良恭谨的待人接物。不多见一眼望去的震撼,却随处可见细微处蕴含的大手笔,可以玩味、可以联想和想象。感觉聆听到的和看到的似乎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并非咫尺天涯。于是得出结论:台湾私立大学,对于尚处于经济腾飞期的中国大陆民办大学,有着经验、策略和方向等多种启发。
 
  恰逢学校十周年校庆来临之际,本网和您一起去分享他们此行的收获与认知,会发现“我们在很多方面仍有差距,但我们应该可以做到”。
 
系统呈现的大学灵魂、个性与核心竞争力   圣约翰大学谨遵“德以辅才,学以致用”的校训,紧扣产业发展的需求和脉动,建成了一所具备人文化、资讯化、国际化的科技大学。图书馆、校史馆的虚拟购票实训平台、人文与科学学院的休闲运动和健康管理实验室等,无一不呈现学校的教育理念以及师生的创意和成绩。


考察团在圣约翰大学考察学生活动中心
   亚洲大学仅仅建校14年,而后来居上。一到校园,扑面而来的是十二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做学术报告的巨幅海报。让人感到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学校的不凡气度。通过安藤艺术馆这一标志性建筑,昭示其高起点,后来居上,“不求第一,但求唯一”的单点突破思路。 

考察团参观亚洲大学美术馆
   作为一所新兴佛教力量创办的大学,南华大学秉持星云大师“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的教育理念,以人文化、专业化、数位化、产业化与国际化等五化平衡发展为原则,培养具备生命力、国际移动力、就业竞争力的毕业生,打造优质、典范、国际的大学。
 
  张扬的办学理想和终极目标是参访几所高校普遍具有的共性,但务实且有的放矢的办学理念又把宏图变得很“接地气”,校园的整体风貌、景观点缀、氛围营建、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职涯发展规划,无一不紧密贴合着学校培养人才和建设发展的主题。每一位接触的人员、每一个着重介绍的侧面,甚至每一面墙壁和每一个花木都不显突兀,散发同样的育人气息,从不同角度诠释学校的理念和精神,引导我们去深入解读大学的灵魂。




我校考察团与亚洲大学校领导合影
   三亚学院拥有良好的办学基础,校领导和学校的创业者们已经经历并凝练出了学校独树一帜的办学思想,如何使之与学校下一步各项相关工作切实融合,并通过工作挖掘、呈现,形成学校一系列独特的精神符号和特征,指导我们的各项具体工作,同时也使各项工作在实现大学功能的基本框架内,都服务于学校发展的中心,服务于学校个性的培育,以期实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的形成和巩固。
 
成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台南应用科技大学分享的基于ucan(career & company assessment network职能判断评价系统)的课程地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提供了一份从学生走进校园到走向社会、成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完整路径图。它是一个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南、也是选课平台、就业信息平台。学生通过这个平台首先诊断自己有对那些专业技能的兴趣和能力。然后确定选择专业以及就业领域。再根据地图确定自己相对应选修的课程,然后进行选修。毕业前通过这个地图选择就业单位。就业平台上有详细的台岛相关企业介绍及本年度招聘信息等。课程地图为学生的学习就业等有着精确地定位指引作用,彻底避免了盲目学习、盲目就业。按“需”设“课”,按“需”施“教”,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用落差,同时增进个人学习效能。

  课程地图使教学更贴近产业要求,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行业和岗位的培养力凸显,并能对自己的就业力进行即时评估。如台南应用科技大学陈见生主任所说,“学生在大一就可知道要考取证照所需修习的课程”,学生当然也会知道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应该是推行课程地图改革关键的意义之所在。在大多数大学生完成四年专业课程学习而不知其意义所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的今天,课程地图恰好从起跑线上解决了学生“为什么而学”的困惑。

  这应该就是我们一路找寻的遵循市场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范式吧。围绕它去建设学科专业、构建课程体系、配置人力资源、设计服务平台,会保证我们每一项工作的终极目标将一致助力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
 
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与服务


考察团在台湾中山大学校史馆合影
   考察的台湾高校,大多对学习、生活细节给予特别关注,对学生的需求、生活、心理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理解。台湾高校为师生提供的服务不像大陆高校那样生硬,学生随处可以感觉“家”的便利与自在。例如,教学楼入口处都设有便利店、取款机、桌椅,方便学生;亚洲大学为大陆和外国留学生专门设置了电话服务;南华大学在校外路边放置防蚊液,师生可免费领取;圣约翰科技大学在图书馆里面配置了图书消毒柜,小间阅读室、ipad体验区、多媒体剪辑室等。

  应该说,我们所见所闻,每一处都不是大文章,却每一处都是妙笔,润物无声地体现“以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服务导向”的管理,管理服务和育人都在“从细而作”中完美有机地结合。
 
从容自觉、内涵丰富的职业化

  参访的几所高校,从接触的人员身上不仅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职业化,尤其感觉每一个角色都因“胜任”而做到“人事相宜”,待人接物也“不以高且巨为贵,不以细且微为贱”。正因如此,他们的寒暄和客套也流露出足够的真诚,行事不见匆促张惶,而是以神圣的责任和使命感及从容恬淡的状态有板有眼地工作。职业化的形式和内容融汇而统一,展现出来的是内外兼修、底蕴深厚的职业化教育者集体形象。   台湾高校中层干部都是学校相关方面工作的专家,校长的决策助手,对本职工作有着深刻的认识,充分体现出不同层次管理者的专业性和当家作主意识。在交流座谈会上,一把手校长说话不多,而是学校各方面的业务主管、各学院院长十分专业、视野开阔,在交谈的过程中能够把本职工作拔高到学校全局和发展方向上去认识。例如,亚洲大学总务长能够把自身工作精准的提炼成“境教”(言教、身教、境教)的高度,颠覆了我们对后勤工作管理者的认识。在参观艺术馆时,他居然客串艺术馆的讲解员,如数家珍,热情洋溢。

  重要的是,这样美好的形象并没有刻意的渲染,而往往是通过一句简单的敬语、一个谦和的态势、落脚于全局且专业的工作方式进行自在其中的表达,职业化俨然已成为常态。而那份从容恬淡,应该源于对自身和选择的自信、源于对来之不易“安居乐业”的满足,也源于经过锤炼吧。

  学校正在迎接事业发展的第二个十年。“衣食既足,礼让以兴”。从基本规范、基本要求着手,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优秀岗位能力塑造突破,把学校一直崇尚的“敬业、专业、志业、乐业”落到实处,这就应该从此前陆丹校长所提倡的“岗位权威”或“岗位专家”做起。中层干部应从自身岗位角色和工作职责切入,站在学校发展的宏观视野下行事和作为,从而促进广大干部职业涵养和素养的提高,必将带来学校职业化水平整体提高。
  
  (本文由考察团成员报告整理而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