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东行漫记(第二季)・牛津小镇与迈阿密大学(二)

发布时间:2015-05-05浏览次数:1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编者按】
  
  自2014年6月我校与美国公立常春藤名校迈阿密大学缔结姊妹学校以来,首批学生赴美交流、学术科研合作等项目已陆续开启。两校间本硕连读项目、高年级学生合作毕业设计、网络课程研究开发等系列合作项目也逐一启动。与此同时,学校已陆续派送管理干部和科研骨干前往美国迈阿密大学进行访学,全方位探究现代大学管理的方方面面,这一全新举措不仅体现了学校在国际化办学上的信念与章法,更是以国际化视野深化民办高校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

  本网于2014年10月20日开辟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专题,刊发了首位赴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归来的艺术学院院长陈博的访美笔记,系列文章中展现出来的中美大学、学者在语言、文化、思维等方方面面的碰撞、交流与感触,以剪影的方式汇聚成的全局性的整体感知,文章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好评。本网“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专题自今日起将推出第二季系列文章,刊发我校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宏海博士赴美国迈阿密大学访学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牛津小镇与迈阿密大学(二) 
  美国的牛津很多,属于大学城的就有两个,一个是与三亚学院交流合作的迈阿密大学(mu)所在的牛津大学城,另一个则是密西西比牛津大学城。


牛津小镇郊区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牛津呢?问美国人,好多人也说不清楚。我问迈阿密大学king library的一位管理员,他查了一下不算重名的就有23个之多,我说为什么呢?他也不知道。我说是不是这些地方的人都来自牛津,然而分散开来,就都叫牛津了,他说也许是吧。其实,牛津在美国殖民时代已经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了。

  亨利八世是英国历史上很牛的国王,也是英国教会的主教。1564年他在英国的牛津郡建立了牛津基督教教堂,同时也开启牛津大学的时代。因此,牛津就是宗教与科学的象征,也是传统与创新的标志吧。

  令人吃惊的是最早来美国殖民的那些清教徒,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火器,开始了疯狂的西进运动。他们来到迈阿密河谷(俄亥俄州),连吓带忽悠使得迈阿密印第安人部落的酋长与他们签下转让土地的协议。当迈阿密印第安人发现上当受骗时,已经晚了,印第安人的反抗遭来的是更残酷的镇压。不过迈阿密印第安人走了,印第安人的迈阿密名字却被殖民者保留下来了。可是分布这么广阔的丘陵河谷地带的殖民者的人口太少了,用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话语说,根本形不成规模效应。进入19世纪初,美国国父们决定办自己的大学,迈阿密大学就成了当时四所公立大学之一。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一群殖民者在这里定居了,他们继承欧洲的宗教文明和科学文明,心里也早有美国的规划。可是却没有人,经过战争人口也少的可怜。最早来到俄亥俄州居住的那些殖民者,有不少人经受不住严寒,而被冻死。1809年政府批准迈阿密大学建校,迈大正式招生却是1824年,到这时已经15年过去了,而首届学生也只有20个人,想想20个学生的一所大学是什么样的?到1828年,牛津小镇人口才达到500人。更令人吃惊的是,迈阿密大学的校长罗伯特汉密尔顿博士( robert hamilton bishop)竟然是presbyterian church的主教。presbyterian教会深受加尔文教的影响,属于宗教改革派。这位校长很了不起,一方面要传教、一方面还要为学校募集资金,他还得给学生上课,讲古典教育,不过那时候好像没有什么入学考试吧。从严格意义上说,先有迈阿密大学才有牛津镇的。

  在美国内战期间,也就是所谓“解放黑人奴隶运动”的过程中,迈阿密大学的师生分裂了,一部分学生参加了北方军,一部分参加了南方军,兄弟相残啊!想想中国的内战也不是如此吗?在内战期间,迈阿密大学校友中有两位成了林肯总统的内阁成员,五位当了州长,十三位成了将军,三位成为海军上将。可是内战结束不久,美国出现了经济危机,1873年仅仅招了87名学生,于是政府停办了迈阿密大学。1885年由于杰出校友的慷慨支持,新迈阿密大学才得以诞生。到目前为止,迈阿密大学校友活跃于美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既有政治家、教育家,也有科学家和律师,这里就不说了。

  总之,迈阿密大学办学是成功的,在美国本科教育各种排名中,基本上名列前三甲。目前,该校有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牛津小镇,在校生已经接近20000人,为学校提供服务以及相关工作的人口约有11000人。牛津镇发展成今天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和谐社会可谓历时久远,然而种种成果却是实实在在的!

  任何一所大学的成长都是不容易的,它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学对地方经济的促进,对于人们道德文明培养和社会风气的改善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我想三亚学院的成功也是广大师生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支撑的结果吧,同样三亚市的发展和进步也有我们三亚学院不可或缺的努力!
 
阅读链接: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一): 体面的年长者》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4/1020/1992.html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二):简单规则》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4/1029/2143.html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三):教室,很好》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4/1104/2151.html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四):只对你说——公共场合里的信息播报》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4/1111/2161.html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五):健身与信仰》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4/1118/2177.html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六):擦手纸与广场免费烤肉》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4/1204/2352.html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七):国是 三三 迈阿密》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4/1209/2360.html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八):迈阿密的学生如何选课》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4/1223/2432.html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九):在迈阿密的食堂用餐》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5/0128/2473.html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十):美国是个样子社会》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5/0205/2479.html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十一):审美素养》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5/0207/2482.html
 
《东行漫记(第二季)•做学术更要“自卖自夸”(一)》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5/0425/2579.html
 
(文:王宏海)
(插图设计:新闻中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