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八)迈阿密的学生如何选课

发布时间:2014-12-23浏览次数:3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编者按

  自今年6月我校与美国公立常春藤名校迈阿密大学缔结姊妹学校以来,首批学生赴美交流、学术科研合作等项目已陆续开启。两校间本硕连读项目、高年级学生合作毕业设计、网络课程研究开发等系列合作项目也将逐一启动。与此同时,学校还将陆续派送管理干部前往美国迈阿密大学进行访学,全方位探究现代大学管理的方方面面,这一全新举措不仅体现了学校在国际化办学上的信念与章法,更是以国际化视野深化民办高校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

  首位赴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归来的艺术学院院长陈博用11个片段式的文字,记录了自己置身于完全陌生的环境下,在语言、文化、思维等方方面面的碰撞、交流与感触,以剪影的方式逐渐汇聚成了全局性的整体感知。

  从10月20日起,新闻网开辟了“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专题,每周连载陈博的这十一篇随笔,以飨读者。

题记
 
  2011年,陆丹校长初次率团考察迈阿密大学,3年的持续交流,于2014年三亚学院与迈阿密大学缔结“姐妹学校”。两校开始系列合作,其中包括管理骨干的率先分别体验考察迈阿密大学前世今生的方方面面。
 
  来到迈阿密大学,等于到了完全陌生的环境。由于语言不通,认知外部环境的途径非常有限。主要是通过在与环境产生沟通交集时的碎片化的感受,而逐渐拼贴形成整体认识——这也是我目前能够选择的唯一方式。考虑过先做一些案头功课,通过别人的描述对目的地有些了解。但是如同新生儿一样,完全依靠本能,对外部刺激作出反应的诱惑是如此强烈。所以还是选择了直接启程,且行且体验。
 
目录

1、体面的年长者
2、简单规则
3、教室,很好
4、只对你说——公共区域的信息播报
5、健身与信仰
6、擦手纸与烤肉
7、国是 三三 迈阿密
8、课程设置
9、在迈阿密的食堂用餐
10、美国是个样子社会
11、审美素养
 
迈阿密的学生如何选课

 辅导员(学术指导)给新生做入学教育
一、课程设计
 
  迈阿密大学有超过一百个专业或研究方向可供学生选择,提供的课程非常丰富,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文理学院的特点。据说美国的中学和大学都有一个教育理念:培养什么都会的人。了解了迈阿密大学的课程设置后,倒是可以体会其中的深意。迈阿密大学的课程实行典型的“学分制”计算办法,可以概括为“三级六类学分制”结构。三级是指课程制定分为:学校制定的课程、学院制定的课程和系(专业)制定的课程这样三个体系。这三个部分都规定了必修的学分或课程板块。也提供了全校学生选修的课程。“学分制”是指学生的升级和毕业都按照修完的学分进行计算。学生选修的全部课程又可细分为六个类型。
 
  学生在开学初规定的时间内,自主申请专业并选择课程。所以每一个学生的课程都不尽相同。全部课程分为六个类型,学生在这六个类型中所选修的全部课程,达到128个学分。同时,能够达到六个课程类型相关的学分要求,即可毕业。这六个类型包括:
 
  1、学校制定的课程。相当于人文通识课,共分为七个部分,包括历史、科学、艺术、经济、法律等。一般用一年半时间修完。每一个部分又分为两种甚至更多的板块。每个部分和下属的每个板块的课程,都有硬性规定必须达到的学分要求。比如“sc”部分(即科学),要求修满9个学分。在“sc”下面又分为基础科技与生物两个板块。选课时必须两个板块的课都要选。每个课是3学分,这样能够拿到6学分。还要必须选一门1学分的实验性质的课程。这样还差2学分。所以在这两个板块中还需要再选一门课。这样按照要求修完“sc”部分的课程,往往会达到10学分。

  2、学院制定的课程。相当于专业通识课。这个部分要求选够12门课程,需要付出的时间是12门课乘以3学时来计算。要注意的是,根据学生想要选择的不同专业,这部分的课程有一些特殊要求。主要是数学和语言课。一般会选择3学分的课,但是如果学生想要读商学院,就必须选一门编号为“math151”的数学课,是5个学分。这属于比较难的数学课程。如果要读语言专业,就必须选修两门外语课程。

  3、系(或专业)制定的课程。相当于专业课。要学生选修24个学分的课程。也就是说基本要修8门专业课。

  4、学科内跨专业的课程。相当于专业选修课,规定必须选读本专业以外但属于本学科以内的课程。由各专业制定供其它专业学生选修。学生需要修满16个学分。

  5、论文写作课程。需要修满3个学分,在大四学期完成。必须由导师指定研究领域和题目,学生没有选题自由。

  任意选修课。以上五个部分课程按照要求完成后,学生一般还有20个学分的余额。可以拿来在任何课程板块中自由选择。比如选择较为容易的体育、音乐等一个学分的课,这种课程只要按时上课,基本都能轻松拿到学分。当然,也可以选择某一类较难但学分多的课程。

  6、社会服务(假期实习)课程。方式多样,有学校安排的国外游学实习,有公益活动实习,有自己联系的公司实习。都有相应的学分要求。比如,教师设计了一门暑期游学课程,会提前一年公布,详细说明了游学的内容和行程环节,以及需要准备的费用。因为费用都是自理,很多学生除学分的钱之外,需要利用半年或一年时间,通过打工来挣取路费。

  这些课程全部完成以后,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核算学生的总学分和分项学分。如果达到128个总学分,同时能够满足六类课程不同的学分要求,学生就算是修完了全部的课程,达到了毕业要求,可以授予相应的学位。

  与此同时,为了平衡每个学期的学习强度,对于学生每学期的选课总学分也有相应的要求。即规定学生每个学期所选课程不应少于12个学分,并且不能多于21个学分。如果超过20学分,就必须由系主任亲自批准。这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有能力完成课程。因为每个学期12个学分以外的学分是不收费的,所以学生往往会选到18甚至19个学分——中国学生尤其愿意多选。学校一般建议学生每学期控制在12至17个学分。这样通过学分基本可以判断学生所在的年级。如修满36个学分,才算是二年纪的学生。国内的交换生,由于某些课程无法换算成迈阿密大学的学分,也往往会出现要从低年级重修的情况。比如,国内的政治思想课,在迈阿密大学不予计算学分。

  留学生往往还会碰到另外一种国内修的学分有些不予计算的情况,这主要是不符合不同板块课程对学分的要求。比如,学分换算后,校级性质的课程学分很富裕,但院、系的课程学分不够。或者,专业类型课程学分富裕,但校级课程学分没达到要求。这些都会造成总学分够,但是因分项学分不够而无法毕业的结果。

 
二、单门课程成绩的计算

  每门课程按照百分制计算,平常换算成五分制。单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由五部分构成,即:期末考试、跨星期课程、随堂小考、阅读材料写作、课堂表现。这五个部分覆盖了课程学习的全过程。

  其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占50分。由课程教研室统一确定评分标准。学生需要进行公开展示和讲解。

  跨星期作业,占15分。每门课程均设计有四次跨星期的单元作业,可以是多人组队完成。每个人的得分参考同组同学的相互评定意见。

  随堂考试,占15分。考察对知识点的掌握。

  阅读材料写作,占10分。学生需提交阅读论文或笔记,供教师考察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掌握情况。

  学习状态,占10分。由教师掌握。分为三部分:1)出勤率占3分。2)课堂回答问题表现,占3分。如果缺勤一次就扣一份,缺勤5次就从“课堂表现”板块扣分。3)课堂表现,占4分。这部分的打分需要同组同学的评价作为依据。
 
三、学生的学业辅导

  分为年级制,从一年级到高年级分别由宿舍管理员、专业教师相继担任。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迈阿密大学为学生按年级配备了学术指导老师,也称为学生辅导员。辅导员的责任主要是帮助学生合理选课和计算学分。一年级学生的学术指导老师由宿舍管理员担任,要指导新生熟悉选课规则,顺利完成网上选课。在开学第一天的傍晚,会看到每个学生宿舍楼入口的草坪上,新生围成一圈,手里拿着一张印刷品,中间占着一个神色和蔼、滔滔不绝演讲的人。这就是辅导员在和新生见面,进行“入学教育”。在学生开始进入专业学习之后,所在学院会为学生指定专业教师做学术指导,为学生提供研究方向的咨询,另外还要帮助学生计算学分,合理安排选课计划。比如,社会实践类课程的选择。这包括假期的实习类型选择和平常参与的社会服务项目。学生升入四年级,学术指导教师要帮助核算全部学分,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毕业要求。

  听迈阿密的教师讲,中国来的学生(尤其是读本科的)对于这种完全自主的选课形式,往往不适应。在国内习惯了吃套餐,现在改自助了,一下子连刀叉去哪儿取,可能都搞不清楚。所以有美国学生说了:看看,这就是被管习惯了,给自由也不会使。当然,这都是初到陌生环境时的必然遭遇。
 
四、学习成绩与就业的关系

  在美国找到一份正式的职业并不容易,尤其对于缺乏职场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讲更是如此。按照这里教师的说法,有这样几个主要因素,会影响到大学生求职的结果。

  1、就读学校的社会声誉。学校如果有着良好的社会认可度,专业能力一般都会受到信任。像迈阿密大学商学院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在面试时,很多时候基本不会寻问专业方面的问题。原因是:你不是迈阿密毕业的吗?专业肯定没问题。

  2、学生的成绩。包括四年的平均成绩、所选课程类型和单科成绩。平均成绩是指每门课程的成绩除以课程总数,它考察的是学生的整体成绩状况。平均成绩达到b以上才算是较理想的成绩。所以这里的学生对于每一门课的成绩非常在意,教师所扣的每一分都会受到学生的质疑。“所选课程类型“,是指学生是否选择了足够多的较难的课程。因为大学实行的是学分制,所以也可以选择相对容易的课程来攒够学分。但是,优秀的学生会选择同样学分但较难的课程。单科成绩只是作为参考。

  3、社会服务经历。用人单位要考察学生进行过什么样的实习锻炼,从而判断学生的整体素养和潜力。比如是否做过社会工作的志愿者。和克林顿闹出绯闻的女士莱温斯基,当年就是做白宫实习生时认识的总统。这里有个女学生,在假期申请到为学校拉赞助的实习岗位,自己租一辆车,跑了三百多家公司,为学校拉到12万元的赞助。结果在面试时被会计公司录取。虽然她告知对方没有修过一门会计方面的课程,但是用人单位认为:她的经历已经说明了她的能力(包括智力、沟通、潜能)。至于财务方面的具体工作技能,那只是看几本书的问题。所以,假期实习对学生未来的求职来讲,非常重要。

  4、沟通能力。在迈阿密有种说法: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有三分之二是因为沟通能力达不到要求,而不是专业能力有问题。所以表达和演讲也是很重要的课程。5、如果在校期间担任过某个协会组织的负责人,对于求职也会有很大帮助。比如,参加过高校的学生会(如果担任过干部更好)这样的经历,就说明学生具有组织能力。
 
五、教师类型


  美国大学的教授很辛苦,工作量比国内教授要繁重,而且没有保障。

  这从迈阿密大学教授身上能够看出来。迈阿密大学有2千多名教师,负责1万7千多名学生的教学任务——其中包括1千多名研究生。教师分为终身教授、教授、讲师和助理。

  迈阿密大学的教授席位是一年一聘。在各个学院专属的教学楼,主入口显眼的墙面上,都会有配有照片的教师简介栏。这个介绍教师栏目的副标题,都会注明聘用年限。比如,现在看到的副标题就是“2014—2015”。说明这些教师只承担本年学的教学任务。到下各学年,可能会出现一些调整。这些教授在五年内,必须申报终身教授资格。五年内如果不能从教授升为终身教授,将无条件立刻解聘。前面说美国教授“没有保障”,指的就是这一点。

  教师申报终身教授有严格的考察标准。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合作、社会服务几个板块。教学方面,每学期要教授四门课程。可以是四门不同的课,也可以是一门课重复四次。科研方面,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足够的论文——其中要包括3篇长论文,并参加足够的学术会议等活动。服务方面,必须担任一定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如参与各种学术协会、管理协会、公益协会。策划、组织并主持学生的暑期实践课题等。合作方面,主要考察教师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但迈阿密大学目前在淡化这一项考察,因为,有些独立性强的教师,自己能够把相关的事做的非常好,并不需要一般意义上的合作。

  学校还明确规定,不管何种级别的教师,聘用时的知识只能管5年,所以教师必须不停的通过提升学历、参加培训、发表研究成果等形式更新知识。对于教授来说,这种“不进级即淘汰”的制度未免残酷。许多专业在几年内,除了终身教授外其他教师全部换一遍。

  “终身教授”则享受永久性雇佣合同,没有退休年限。每年承担2—3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如果承担事务性工作,则可以抵充部分课时量。所以,也有一年不上课只做其他服务工作的情况。但是,终身教授不能主动提这类要求,而是由系主任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安排。“终身教授”珍惜自己的学术声誉和学术地位,有着极强的学术自律性。美国各大学所拥有的终身教授的数量和水平,是进行每年学术评估时的重要依据。所以有玩笑说:在美国大学有两个惹不起,一个是教务长,他全权负责教学安排。另一个就是“终身教授”。
 
  目前,迈阿密大学开始尝试开设专职讲师教席。专职讲师只负责教学工作,不考核学术水平。但该教席不能够申报教授资格。只能做讲师,并且一年一聘。如果该教席失去了资助经费,学校可以随时撤除该教席,这意味着教师会随之被解聘。这种尝试既是为了适应目前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为了降低师资成本。

  迈阿密大学鼓励教师开设新课程。学校既然规定了教师的知识在五年内必须更新,目的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像大数据概念目前覆盖所有的领域,那么迈阿密商学院这几年聘请的教授,都是和大数据研究相关的。所以,迈阿密大学不断有针对融合了最新知识动态的课程开出来,这体现了她的教学水平。这也是我追问这里的教师,为何迈阿密大学的本科教学具有优势时,大家在排除环境、设施、教师、生源等因素后,比较认同的核心原因。学生在获得了足够的人文素养的基础上,通过新开设的课程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到社会上马上能用。这让迈阿密的本科毕业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一届一届的毕业生不断的推陈出新,将迈阿密的社会声誉推到了如此高度。
 
阅读链接: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一): 体面的年长者》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4/1020/1992.html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二):简单规则》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4/1029/2143.html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三):教室,很好》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4/1104/2151.html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四):只对你说——公共场合里的信息播报》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4/1111/2161.html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五):健身与信仰》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4/1118/2177.html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六):擦手纸与广场免费烤肉》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4/1204/2352.html
 
《东行漫记•一个学者的访美手记(七):国是 三三 迈阿密》
http://www.sanyau.edu.cn/a/index/xinwensudi/2014/1209/2360.html
 
(文图来源:陈博)
(插图设计:新闻中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