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落笔书院做儒雅、文明、守礼的新青年

发布时间:2014-10-13浏览次数:1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初见落笔书院的学生陈俊儒,让记者着实惊艳。他身着深蓝色的功夫服,脚踩布鞋,举止温文儒雅,见面便习惯性地拱手敬礼。
 
  与他交谈很惬意,彬彬有礼的态度也让人对书院充满了好感。采访中,看到地上有垃圾,陈俊儒默默地上前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行动虽小,但文明守礼的行为感染力很大。
 
知行合一 儒雅守礼
 
文明乘车 秩序井然
  言谈举止见心性。此次专访对象除陈俊儒外,还有书院的陈礼慧和罗云文。书院共同学习三年,他们身上有种共同的气质,走路时昂首挺胸,身姿挺拔,一股浩然之气,为人处事遵从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儒家准则,加之身上佩戴圆头钢笔,一股书院气质就此呼之欲出。
 
  “以前的性格有些偏激的,甚至有点愤青,但是在书院学习后,心态变得平和很多,能够更从容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陈俊儒表示。
 
  陈礼慧和罗云文也谈到,在书院,知识的积累是一部分,更多的是内心的修养,即使是几个小时的学习,也不会感到内心疲惫,每次学习就像是一次神圣的洗礼,与三位老师的交流增进了师生感情,可以说这是大学生活里最宝贵的收获。
 
  作为书院的老学子,他们毕业在即,对书院的不舍之情与日俱增,离开前希望再做些事情。为此,他们自发组织开展了“文明乘车行动”。在校门口义务维护乘坐电瓶车的交通秩序。
 
  “从考察地形,联系车队负责人,到张贴标语,印制传单,再到组织人员维持秩序。一点点做下来,一天天坚持下去,同学们也养成了自发排队乘车的好习惯。”
 
自发结社 平等交流
 
围桌而坐 研读经典
  落笔书院成立已6年,作为一个自发性的组织,它没有消失,发展势头却越加迅猛。书院文化渐渐地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更多的同学认识了书院,也萌生加入到这个优秀的而富有内涵的组织中来。
 
  不少同学也许会好奇,书院从何而来?落笔书院由社会发展学院的席明纳读书社发展而来,席明纳读书社成立于2009年,是融合社会发展学院特色课堂教学seminar方式与自主读书兴趣小组而产生的。seminar作为一种起源于德国并广泛应用于欧美大学教育的教学模式,由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翻译为“席明纳”并引入中国。作为费孝通先生的入室弟子,我校资深副校长沈关宝承继了seminar的传统,并将其引入社会发展学院的课堂,将席明纳分解为“席学、明辨、纳新”。
 
  受此启发,09社会学专业的史耀荣邀请陈彦军老师为指导,组建“国学社”读书会。研读古典文学、专业书籍等。不久,陈彦军老师将“国学社”改为“席明纳”(seminar),取其平等交流、讨论学习之意,大家围桌而坐,轮流发言;再后来,王宏海老师应邀加入读书会,在他的主持下,读书会以研读儒家经典为主,内容涉及哲、史、社会、文化对比。2010年9月,艺术学院冯建章老师应邀加入读书会,从此,读书会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三位老师为核心的平等交流的组织。
 
  读书会以平等交流的形式展开,主要学习儒家经典文化。但是读书的过程也十分讲究,并不是一味的死读苦读,而是循序渐进,有条理、有规律地研读。先是读儒家经典《大学》、《论语》,再读《孟子》、《中庸》。他们一句句地读,一点点地斟酌,不追求数量,却要把古人优秀的文化沿袭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交流过程中,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感悟轮流发言,有时会联系当下实际,开展话题的探讨。
 
因材施教 互动学习

叩拜先师 崇尚儒道
  落笔书院这种平等交流的读书模式,互动性很强。交流中,老师们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了解,可以因人而异进行教学,过程灵活。这种平等交流的学习模式,更多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的过程,也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同学们会进行课前预习,再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记录下来,整理成三四百字的读书心得,在读书会上与大家交流。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不仅是思想的碰撞,更能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但是并不是说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陈俊儒说道,就学习状态而言相对散漫,学习过程没有强制性,更多的是靠兴趣支持。这样有些同学会因为有其他事情耽误而没有提前学习,这样后期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面对这些问题,书院也在尝试解决。例如,限制发言时间,老师讲5分钟,学生讲3分钟,在发言的过程中,任何人都不可以打断,发言结束后大家再畅所欲言;提出预课要求,每个学生在预课的过程中提炼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思维,把它记录下来,再在读书会上做交流。而且现在,他们还会自发的记录发言内容,将文字、图片整理成册,效仿《论语》,这些都将是未来见证书院历史的珍贵财富。
 
将儒家礼仪运用到日常生活
 
文明校园 你我有责
  儒家讲究内诚而外礼,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是修心,单纯地学习国学文化,更要内外兼修,做到知行合一。“或许在外人的眼里我们的行为有些不合时宜,但是我们相信这只是历史的断流。”
 
  比如礼仪,他们认为中国的传统礼仪较之于现代礼仪而言,更为适合国人一些,但并不意味着就要废除现代的礼仪。再比如敬礼,他们课前都要三敬礼,双手相合,敬天地、敬师贤、敬同学。陈俊儒说这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诚心的表现,礼仪是具有内涵的,它只是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弯腰,试问现在有多少人愿意与人见面时向对方弯腰,弯腰低头表示了自己有恭敬心,虚心求学的态度。
 
  除了敬礼以外,他们在称呼上也颇为文雅,例如彼此称呼“师兄”“师妹”,而非“学长”“学姐”,熟悉的人往往是名字加一个“兄”,例如“俊儒兄”“礼慧兄”等等。
 
  随着时间的流逝,落笔书院不断地发展,阳光学子们也在不断地成长。书院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它正以一种优雅的姿态慢慢进入校园生活的各个细节,让学生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重拾经典,成为一名儒雅、文明、守礼的时代新青年。

(文:刘晓聃)
(图:书院提供)
(编辑:袁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