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场与建筑艺术的心灵碰撞――艺术学子沪苏杭游学手记

发布时间:2014-09-03浏览次数:2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暑假期间,我校环艺专业的25名学生由老师带队,前往上海,苏州,杭州进行游学。考察期间,他们感受了城市的温度计,领略了同济的学术氛围,体会了城市规划馆的浩瀚壮观,感受了南京路步行街和外滩的商业文化,走过了东方明珠塔的脚下,游览过泰晤士小镇的异域风情,在微雨的姑苏邂逅了苏州博物馆,赏过十里山塘街的夜色浪漫,游览杭州的河坊街,乘船雨中游玩西湖美景,拜访美丽郭庄的别致风雅。
 第一天,旅程开始了
   我们乘坐火车从海口出发前往上海,到达上海时,游学之旅也就此拉开了序幕。第一站是上海浦西的当代艺术博物馆,这是一个旧场房改造后的建筑,它的标志性在于那高高的烟囱,而如今已成为城市的温度计,时刻标识着城市温度的变化。
海口合影上海当代艺术馆   中午过后,我们去的是始建于1933年的屠宰场,建成时它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现代化肉制品加工厂,迷宫般具有艺术气质的屠宰场,在现代已然成为了艺术之地。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更像是个位于艺术场地的商业区,老场坊入驻的商店、工作室和餐厅,商业进行了大型的文化包装后被渲染上了一层艺术气息。
 屠宰场
 第二天,在同济的参观学习
      早上,我们参观了同济大学并与殷正声教授进行交流,殷教授很有亲和力、见多识广,去过很多国家,对自己或是别人的设计都进行了客观辨证的评价,通过交流让我们意识到在专业方面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殷教授给同学讲座

中芬交流合影   
中芬交流中心
   下午在上海城市规划馆主要参观了城市规划主体模型,模型1:500比例,反映上海内环110平方公里核心城区的规划与现状。
   在南京路步行街上,人与建筑、器具的尺度相协调,是一个舒适、悠闲的购物环境。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多为20世纪初的折衷主义风格和巴洛克风格,它们见证了中国的过去,历经百年沧桑依然耸立在此。
 
上海浦东夜景

万国建筑群 第三天,各具风格的建筑
    第三天我们考察多利有机餐厅,餐厅整个设计朴实无华,却显大气,每张桌椅,厨房用具,橱柜都价格不菲。
 
多利有机餐厅
    随后考察喜玛拉雅中心,它是由著名日籍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矶崎新设计,建筑整体由晶莹透亮的立方和自然质朴的“异型林”构成。简洁明快的方形体内是证大•大隐酒店、证大艺术酒店和商场;中央不规则的“异型林”内,包含喜玛拉雅美术馆与大观舞台。喜玛拉雅中心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而是一座雕塑、一件艺术品。
 
喜玛拉雅中心
   中华艺术宫的设计者是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岭南建筑界的旗帜何镜堂,他也是我国获奖最多的建筑师,被誉为“中国馆之父”。世博会结束后中国馆更名中华艺术馆,作为世博会永久性的专题博物馆保留。
 
中华艺术宫合影
   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是“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盛热闹,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当时民间一派繁荣的景象和人们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清明上河图》动态的形式还是第一次看到。站在画前好像身临其境地,趣味性十足。 第四天,别具特色的创意街道
     上午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创意店铺、画廊、摄影展、各种各样咖啡馆的田子坊、由旧属法租界的旧厂房改造成的八号桥创意园,这里聚集了各大娱乐、文化、媒体公司,工作环境极其轻松舒适。下午我们到城隍庙感受这里的繁荣,品尝了上海有名小吃南翔包子。
   傍晚我们又到以上海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以中西融合、新旧结合为基调,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的新天地酒吧街。
 
八号桥第五天,上海站的最后一天
   我们去了k11。这是一个把艺术、人文、自然、商业相融合的全新品牌。将精神与物质消费相结合。 第六天,在苏杭与园林相遇           上午主要参观的是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建筑颜色主要为深灰色和白色,与当地江南园林的粉墙黛瓦相呼应。
 
苏州博物馆

狮子林
   最后一站是杭州的郭庄,雨中游园让人感觉十分的惬意又充满着惊喜。苏杭的园林无处不体现着古人对造园的兴致和他们的造园技艺。
 
凯宾斯基酒店考察交流会
   这次的旅行虽然结束,但是建筑设计的美带给人的震撼久久无法平静,我们的学习之路还在继续。   

(文图来源:艺术学院)(整理:新闻中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