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三亚大讲堂经济学家汪同三为师生解读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4-04-01浏览次数:0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我校在落笔洞厅举行学术讲座
  3月31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汪同三教授到访我校,为师生解读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从报告内容引导师生微观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向。讲座由我校资深副校长沈关宝主持。
 
  “政府工作报告的基础是什么?”讲座伊始,作为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的汪教授首先提问。他表示,中国是会议大国,国家的政策、方针大都是在会议表决中产生。我国政治体系中,有三大会议尤为重要,分别是每年秋天召开的党的全国大会、每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大会和每年三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三大会议共同形成国家的总体方针,政府工作报告的基础就由以上三会构成。
 
  紧接着,汪教授阐述了政府工作报告的产生过程:每年两会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稿,人大代表再分组讨论,提出报告中的不足之处,针对代表们提出来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最终定稿。会议闭幕式上,全体人大代表进行表决,投票决定是否支持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汪同三教授解读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他特别指出,2014年政府报告通过率为99.2%,为历年最高。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举世共睹,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改革开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正是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精神为主线撰写而成的。
 
  众所周知,政府工作报告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上年政府工作的回顾;第二部分是对当年工作进行整体的部署;第三部分是部署本年的重点工作。这三个基本部分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核心,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学术座谈会上,汪同三教授与我校教师开展深入交流
  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可圈可点,在2014年工作报告中,一句话总结为: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料的好。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政府工作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2%。财政收入增长10.1%。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但从另一面不难看出,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照样存在不少难题,如城镇居民经济增长低于gdp增长,未能与经济增长同步;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虽取得实效,去年第三产业的服务业所占比重高于工业,但仍需加强等等。
 
  针对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014年政府报告中重点提出了“稳中有为,稳重有进”这一概念,确保在稳定中增速经济增长,增强市场信心,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增加有效供给,保障经济运行,稳定民心,并第一次提出实物量指标,被外国媒体称为李克强指数,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机智对话 开拓视野 提升学养
  解读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之余,汪教授还与我校财经学院、管理学院、旅业管理学院教师开展学术座谈会,他熟练应用经济学理论解释发展现象,分析国家宏观政策,列举经济发展改革的实例,针对我校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解答。
 
  短暂的学术交流,教师们不仅从汪教授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思路及表达中领略了经济学大师的风范,更在汪教授的指导下进一步开拓了研究视野,提升了学术素养。
 
  据了解,三亚大讲堂是我校聚集高知,传播文化的思想库,目前为止,已有百余位中外知名学者来访讲学。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它传递最前沿的知识,分享宝贵的思想财富,不仅开拓广大师生的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更以一种正在形成的独特文化和大学精神惠及区域社会发展。


(文:大学生记者团 贾梦泽)
(图:大学生记者团 邱志银)
(编辑:袁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