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azzaro luigi (中文名,大海),意大利籍,博士研究生,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副教授。luigi博士具有二十多年全球五星级酒店管理的工作经验,善于运用各种案例教学及国外不同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及酒店管理实操经验。 针对三亚学院开展的理想中的大学访谈系列,azzaro luigi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文章由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学团队教师翻译,全文如下。
记者:首先,感谢您参与三亚学院理想大学的讨论,作为一名外籍教师,您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是怎样的?
大海:大学这个术语,无论其起源于哪个国家,我们对它定义不仅仅局限于提供和接受高等教育的场所,最重要的是它是教学和非教学人员、学生们获得人生经历的地方。而学生则是高校教育提供优质服务、产品和体验的最终也是最重要的用户。
研究已证实21世纪的高校必须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社交能力、健康人格以及成熟工作态度的符合雇佣条件的毕业生,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记者:您认为培养符合雇佣条件的毕业生,大学应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发展完善呢?
大海:首先应注重大学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大学教育诸多环节中非常重要的方面。研究表明,“教学质量”是确保大学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就有七种能力确保教学质量:1.教师表达本教学科目的能力;2.教师在分享理论与实践经验方面表现出的能力和自信;3.培养学生通过教育进行自我完善的积极正面交流能力;4.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评价学生方法恰当;5.面对面环境下的积极交流能力;6.启发激励学生发展的能力;7.作为良师的能力以及向学生传达责任感与使命感的能力。
研究发现学生更看重两种能力:一是教师表达本教学科目的能力,二是教师在分享理论与实践经验方面表现出的能力和自信。因此,学生会认为以上七条中第一和第二条对自己的学习来说是最重要的,而学校方面也应该鼓励和激发其余各项能力。
大学及高教机构应关注学者、学生、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这些方面交叉渗透并对教学质量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影响的方式取决于大学对以上四个方面所设定的要求标准以及对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追求。
我认为具有创新性和进取思维的大学,要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并为其求学生涯提供高教学质量的大学,应持续驾驭发展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的能力。许多研究表明受到良好教育的毕业生,若他/她生活在积极并充满激励机制的学习环境,并且在学习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受到公平的待遇和评价,那么就会更倾向于积极评价自己的母校。反之亦然,若毕业生在校期间学校氛围消极及令其不满,他们极有可能会消极评价甚至诋毁自己的母校。
因此,大学应致力于明确告知及激励教职员工其特殊使命——作为高校愿景的使者全力向学生提供专业的、高质量的教学;同时大学也应建立持久激励机制,奖励优秀教职员工,并以此为标准来评价及比较教职员工的业绩。
记者:其次呢?
大海:关注大学的“生活质量”。当我们谈到“大学里的生活质量”,实际上指的不仅仅是与教育相关的决定性因素所体现的校园生活质量,而是生活质量的方方面面。许多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关注从社会、心理、经济和物质价值等方面来评价校园生活的质量。
在国外和中国其他地方的许多研究中,被认为是品质生活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有大学体验的满意度、学生住宿、就业及收入、运动器材及体育活动、社交生活、校园安保、安全和交通流量控制、购物区域、行走和运动的公共区域、环境政策(如:物品的回收利用、对环境的尊重、噪音污染、校园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废物处理、水电消耗、健康卫生检查、校园“除四害”评估)以及对健康和良好环境的总体感受。
校园生活质量的评估必须考虑到学生——作为个体——在其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的总体生活体验。总有一天,毕业生将成为其母校的代言人,他在大学里的个人体验和愉悦感受将以此传递下去。为了不断超越,大学必须能够保证其学术和校园生活体验,以提供高质量的生活,并且其质量要始终优于没有上大学的同龄青年人的生活。这点为何重要呢?这是因为,在不断提高教育费用并限制受教育机会的同时,未能接受教育的人由于各种原因认为学历和学术造诣有很大价值。因此,如果校园的学术和教育的标准低于校外机构,那么大学生活就会失去其吸引力、愉悦感以及最为重要的价值感。
记者:您在讲大学生活质量的最后谈到大学必须能够保证其学术和校园生活体验以提供高质量的生活,并认为学术造诣的价值是大学吸引学生的最为重要的价值,如何实现呢?
大海:关键靠教师。教师素质、教师对所授学科的掌握程度、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管理学生的方式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桑托罗(2011)的说法,当经验丰富的教师追求教学的道德层面却又发现他们不再因为他们的工作而获得道德上的回报时,就要有一种新的概念来描述这些内心充满了挫败感的、认为自己不再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或者自己教的不好的教师们。
教师不是天生的,他们选择职业不是根据“我还能干什么?让我们去当老师吧!”的规范,而是权衡了自己的长处和缺点之后慎重做出的抉择。教师必须要发现教学的道德价值及其社会价值——考虑到教学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它注重将学生作为未来社会领袖来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在注重知识应用的当代,教学应以真实案例研究为基础,学生才能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普遍接受的做法是在学习中为学生增加挑战,以此来考核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此外,任何仅仅基于记忆的教与学都应当避免,教师需要挑战自我,不断创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所学理论和概念运用到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当中。教师还必须擅于设定课堂基调、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师的期望、认识和态度能够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的期望和态度,学生就会更容易汲取知识。教师需要通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来培养和激励学生。因为教育不断受到外界因素的挑战,比如全球化、新型信息技术、生态挑战(如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间经济实力持续不断转变引起的政治形势的变化。
基础设施和设备装置是支撑优质教学、优质学习乃至于优质教育的重要条件,就这一点来说,基础设施和设备装置是否符合规定并维护良好至关重要。毋庸置疑,学生是学校设施和服务的首要客户,而教师则是这些设施和服务的载体。
为了保证这些客户的最大满意度(学生对付费的教学质量的最高认可),应该为他们提供先进和维护良好的系统、基础设施、硬件软件、技术,这是根本所在。
如果学校管理部门作好一切准备来支持优质教学和优质学习,教师们将没有任何托辞,而是以饱满热情传授知识,学生也积极准备学习知识。
实际上,教师和其他职业截然不同。教师职业需要时间、责任、奉献、耐心,最重要的是,公平。孔子曾说,老师的任务是培养能够治理未来社会的君子。这就是教师的主要角色。假如学生仅仅通过记忆的方式来学习理论和原理,并且未能实现自己的认知和对知识的升华,那么这不仅是教师的失败,也是大学教育的失败。
记者:近几年来,欧洲高校发展缓慢,而亚洲高校却突飞猛进。西方媒体把中国和亚洲的高校的发展称之为东方教育的复苏,并认为它严重威胁了陈旧的欧洲模式高等教育的地位。您作为欧洲人,对此怎么看?
大海:最近,享誉全球的“2013-2014全球高校排名”报告证实亚洲高校正在兴起。全球排名前400的高校中有15%即62所高校来自亚洲。而前100名中有11所亚洲高校,前200名中有10%来自亚洲国家。
近几年来,欧洲高校发展缓慢,而亚洲高校却突飞猛进。亚洲高校的表现虽属优异但也是意料之中。在教育事业这些杰出成果的光辉下隐藏的缘由是大部分国家政府对教育事业重点关注和不断投资。他们坚信投资教育的钱花的其所值且回报长远。
中国自豪地将大陆11所高校以及香港地区(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台湾地区(国立台湾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国立中山大学)高校推进了全球前400名的行列。中国有22所高校跻身前400排名,这一成就意义非凡并让中国成为亚洲各国在教育发展、研究、和方法论研究领域的领头羊。
中国各高校吸收留学生的数量成逐渐上升的稳定状态。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因素,此类数据更显著。留学生们的反馈对亚洲目前取得的成就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使亚洲高校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并削弱西方高校主导地位的真正秘密策略是什么?我认为,如果亚洲的教育者们能回顾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们和他们的万古长存的教诲,通过重申古代大师们倡导的思想价值和道德观念,将其融入素质教育的研究发展进程,使其发挥重要作用,一定能迎来科技创新的春天。
记者:重申古代大师们倡导的思想价值和道德观念,将其融入素质教育的研究发展进程,您认为具体怎么契合?
大海:教育对于创造一个建立在教育基础上的社会至关重要。因为有文化的市民可成为学识渊博的绅士和领导。根据儒家思想,(这也是高校在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当一个人获得知识,他将变得更真诚;当一个人变得真诚,他的心智会变得更坚强;当他的心智变得坚强,他个人也变得更强大;当他个人变得强大,他的家庭将变得和睦;当他的家庭变得和睦,整个国家将变得有序;当国家变得有序,世界就和平了。因此,知识和教育本质上是相互促进的。
由此可见,一个创新型大学提供的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转化。实际上,根据儒家思想,教育能开放人们的思想,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能变成绅士。这也是人们提升自我价值的终极方法。
遵循孔子思想,创新型大学应该打造一个彻底、全面的教育体制,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获得知识,从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品德高尚的人才。教师、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学生以及整个教育管理体系都应以传授知识提高教育质量为出发点。知识和教育不仅是换取学生所缴学费的交换产品,应是一种生活方式,一项纪律(指责任感和耐心),一条哲理(指发觉人的理性或者说变得有知识有文化),是培养坚韧道德品质和信仰的方法。
如果教育体系能将古代大师们的伟大思想、智慧以及他们对人类思想和灵魂的深刻理解融入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生生不息的科学技术研发事业当中,亚洲高校(尤其是中国高校)将引领卓越教育的一天即将到来。而中国古代大师们的价值观、处事原则以及教诲也终将获得最崇高的认可。
记者:感谢您与我们分享这么多观点!
(编辑: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