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王勋铭,三亚学院副校长,教授,1969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从事高校教学、研究、管理工作30多年。主编出版专著5部,参编多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省部级、校级科研课题10项,获得省部级、校级科研奖励12项。
世界各国和我国都有一些人们心目中的好大学,提到这些大学,不由地生出敬仰之情,但这些好大学毕竟是少数。其他的大学不可能复制,只能学习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他们也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如果具备一定的条件,经过不懈的努力,也会成为好大学的。那么,我心目中的好大学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有五个“一”就足够矣。
一、有一个卓而不群的大学校长
大学校长是大学的灵魂。可以说,一个好的大学校长完全可以使一所大学成为好大学。这是因为,好的大学校长首先是一个教育家和学者,他们所持有的教育理念,所具有的教育精神,所具备的多学科知识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以及人格魅力,能带领和感染办学团队和广大的师生员工去塑造一个好的大学。如蔡元培的“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北京大学,梅贻琦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清华大学,张佰苓的“研究方向和练习作事”的南开大学等等。他们作为著名的大学校长,在其任期内,使自己的大学教育理念与大学教育实践相结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创造并不断积淀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大学品质,成为后人的楷模。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对于一个好的大学校长的要求更高了,除了上述的品质外,还应当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不懈的创新精神、全新的管理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情怀。这样,才可能在一个全新的时代培育出一个全新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大学。总之,理想的大学与有理想的校长是相辅相成的。
二、要有一支绝对优秀的教师骨干队伍
教师是大学的主体。一所大学,固然有大师更好,但我们不能苛求好大学都必须要有大师,更不能苛求大学的每一位教师都是优秀的。但一所好大学不能没有一支过得硬的、优秀的教师骨干队伍,不能没有学子们从内心敬仰的、有学识、有品德、有个性的,学生会自觉为他发出掌声令大学感到骄傲的一批教师,这也是好大学的基础和支撑。哈佛前校长陆登庭说:在大学,没有比发现和聘用高级教师更重大的问题。蔡元培先生对北大的改造以“兼容并包”、“网罗众家”开始,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迅速崛起亦与梅贻琦校长和竺可桢校长充分尊重教授和礼聘大家有极大地相关。那么,好大学所具有的优秀骨干教师是什么样子呢?他们应该是一群忠诚于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辛勤耕耘、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教师风范去影响、引导、熏陶学生的楷模;应该是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巧,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的引路人;应该是具有缜密的创新思维去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和行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导师。同时,这只骨干队伍应该集教学与科研于一身,因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大学至高无上而不可替代的基本原则。当然,好大学的优秀骨干教师队伍不一定都是具备上述标准的全才,这支队伍也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比如有的教师对于学问的贡献有限,而是善于教书育人,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是非常优秀,而是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因此,好大学还应有让不同才干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制。总之,一所大学要有一批绝对质量优秀的教师骨干,才能称之为一所优秀的大学。
三、有一批使学生受益终身的好课程
课程教育是大学最基础、最大量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是进行专业教育、素质教育、人文通识教育的主要手段。学生在大学的四年,要学习几十门各类课程,每门课程都会使学生获得或多或少的知识,会或多或少地提升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如果一个大学一方面能够开设又多又广的各类课程,供学生充分自主地去选择课程,这就会使学生在扩大知识面和开拓视野与思维上受益匪浅。这还不够,还应当有若干门(每个专业至少有1-2门)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课,物理学家杨振宁深有感触地说过,他之所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得益于当年在西南联合大学的大学物理这一门基础课,可见,课程的多少和优秀是一个好大学的重要标志。
四、有一个独特优秀的大学基因
每个大学都是不同的,也都是唯一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质,那就是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学术与文化的气场,这种特质是这个大学的理念、文化、制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不断形成、渗透、积淀而成的一种有形无形的东西,我们姑且把他称之为大学的基因。身在其中的人会影响着他,身在其外的人如身临其境会感受到。比如,你在和老师们的接触和互动中,可以了解他们学习知识的途径、看待世界的方法与思考问题的方式,甚至对待事业和生活的态度。在这个学术气场和氛围里,老师们的言谈举止和习惯会影响你,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会影响你,甚至,你打球的操场会影响你,你自习的图书馆会影响你,你谈恋爱的小树林会影响你,如此林林总总就构成了这个大学的独特的东西。有一个顺口溜,叫做“清华出傻子”、“北大出疯子”、“人大出骗子”,这个调侃的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它至少说明了清华以工科为主的学生们踏实肯干、注重成效的风格;说明了北大学术自由、独立思考、甚至奇思妙想、以天下为己任、信心满满并视野广大的光荣传统;说明了社会各界对人大的学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善于推销自己的高度认可。
总之,或优秀或平凡,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基因,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带着它的烙印。所以,我认为,一个好大学的重要标志应该有一个独特而优秀的基因。
五、有一个美丽、温馨、和谐的校园
无论谈及哪一所著名大学,社会首先评价的往往是对大学校园印象。有的学校建筑古朴,让人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踏实而宁静;有的学校绿树成荫,高楼耸立,仿似花园,又似都市,轻松而活跃;有的学校建筑色彩靓丽,造型前卫,时代气息浓厚,青春而富有朝气……各种各样的大学印象,看似简单,却不可复制,因为无论哪一种大学印象,都与学校发展的历史、与缔造者及开拓者的思想胸怀、与学科建设特点等息息相关。
我理想中的大学印象应该是绿色的、生态的。走进校园,绿树成荫,草坪悠悠,学生们三三两两聚在树下,看书休憩。因为有了绿色,校园中便多出了许多动听的鸟鸣,多出了许多晨读的身影,多出了许多运动的青春。
我理想中的大学印象应该是温馨的、和谐的。在这里,人们的步伐快速但不匆忙,他们惬意地享受这如花园般的校园美景,无论是上课的路上,还是散步其中,他们的心情总是放松的;在这里,人们的心灵是宁静的,处处是读书的学子,时时有运动的身影,还有或躺在草坪、或坐在木椅上休憩的人们。这里,没有喧嚣,没有纷争,有的只是温馨,有的只是朝气,有的只是对未来无限的憧憬。
我理想中的大学印象应该是独特的、人文关怀的。我希望当走进属于我的大学校园时,有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或是一栋建筑、或是一棵古树、或是一块石头,或是一句哲理名言,或是一张木椅,或是一片树林……当我走进校园,看到他们,我心里便有了家的感觉;当我走出校园,心里有了他们,我似乎便有了归心似箭的感觉;当我有一天离开了,我记忆里永远无法抹去的是我的最爱并引为自豪的学校,在我心灵深处刻得最深的那些人、那些事、一棵树、一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