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图书馆为师生提供宁静、舒适的阅读研究环境
今日,记者走进我校图书馆,发现了许多忙碌的身影,在图书馆管理员的指导下,他们中有的人忙着为新杂志盖章、贴标签,有的人在整理过期报刊,有的人则按照《中图法》将师生借阅后的书籍分类排序后重新上架……
他们是一群暑假期间自愿留校参与图书整理工作的阳光学子们,每天早上9点入馆,下午5点出馆,穿梭在图书馆的各大馆藏区域,手不离书,细致认真地做着当天分配到手的任务。工作期间,累了,他们会在图书馆里小憩片刻,闻着书纸墨香入睡;闲了,他们会从书架上拿出自己喜爱的书,就地而坐,沉浸在文字世界中,怡然自得,勤工助学与快乐学习两不耽误。

整理图书 分类排序
据了解,暑假期间,我校图书馆借阅量相较平时大大减少,图书的流动性相对稳定,是集中整理图书,处理过报过刊,调整馆藏结构的最佳时机。每年图书馆都会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面向全校学生公开招聘相应数量的学生助理,协助图书管理员整理图书,今年共有17名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参与了本项工作。
人文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202班的吴丹丹与好友法学院1201班的伍铭相约一起留校整理图书,这个暑假,他们各有计划。吴丹丹希望借着此次整理图书的机会了解学校各类书籍的馆藏情况,方便以后快速找书,同时提早借阅下学期的专业课本,做好预习功课;伍铭则每天白天在图书馆工作,晚上去法学速录培训班上课,提升专业操作能力,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充实了他们的假期。

专注工作 细致认真
采访中,记者发现留校兼职的同学们大部分为低年级学生,但也有即将步入大四的学长学姐们。艺术学院形象设计1001班的张辉就是其中一位,他留校主要是复习考研,学习之余到图书馆兼职打工,既轻松也节省时间。“暑假回家复习,效率可能没有在学校复习高,要是在市区兼职,来回浪费太多的时间;在图书馆整理书籍,上班晚,下班早,工作内容相对简单,一周还能有两天的休息时间,勤工俭学大概一个月根据工作表现能拿到900至1500的生活补助,解决生活费的同时又能有很多时间与书为伴,复习考研,何乐而不为呢。”张辉说道。
图书管理员何泽宇告诉记者,学校已放暑假,图书馆现在每天的上座率大约在150人次左右,趁着大量师生离校休假进行图书集中整理好处很多,首先,学生助理整理过程中不会大量干扰到在馆学习的师生,保证了图书馆的良好环境;其次,图书流动稳定,整理难度相对较小,工作效率高。他还笑着对记者表示,暑期的书籍整理会在9月开学之时为全校师生们提供一个更加整洁有序的阅览环境,也为2013级新生们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附图书馆简介:
我校图书馆由书海馆、书山临时馆和未来的书山馆组成。
书海馆:2005年建成,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位于学院东区的中心位置,依山傍水。书海馆前面是落笔广场和具有史前文化的落笔洞,紧靠教学楼书明楼、行政楼书行楼。
2009年后又增加了书阶楼约4000平方米。
书山临时馆:2007年后陆续启用,面积近16000平方米。
书山馆:已于2012年5月封顶,建筑面积约为3.2万平方米。书山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吸收了国内外大量图书馆建筑的优点,在建筑风格上充分体现了当代建筑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生态环保,让读者在休闲、宁静、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研究。在结构布置上遵循三同(同层高、同承载、同柱网)和三大(大开间、大流通、大阅览)。她位于学院的纵横轴线上,水平交通顺畅。在功能划分、空间布置、服务内容、内外部装饰、家具式样等的设计方面将充分体现人性化和以人为本的特点。以二十一世纪图书馆的建设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化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印刷型藏书为基础、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功能强大。书山馆建成后将成为学校的文献信息集散中心、学术研究中心、自学教育中心、知识管理中心和健康人格塑造中心;成为一流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它除了为三亚学院的师生服务外,也将为三亚市和海南省的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战略发展服务。
(文图: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