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李艳,中共党员,宁波大学翻译研究硕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语语言教学法硕士,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讲师。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出版译作一本,参编教辅教材数本,近年主持三亚市地市级项目一项。
记者:作为三亚学院一名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普通教师,在国外大学的所见所闻给你什么样的感触?你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的?
李艳:在南洋理工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广泛参与学校活动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感到学生的蓬勃朝气为这所大学的持续卓越注入了活力,广大青年学生与学校的发展存在良性互动。三亚学院与南洋理工大学在这方面有相似之处。大学赋予青年知识,青年为大学注入活力。青年的进步,在于大学的培育;而大学之进步,有赖于青年以青春活力为助力来推动。大学不仅是青年人学习知识的殿堂,也是青年人展现青春和智慧的舞台。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个人理解,这就是追求卓越、迈向成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基础和关键是“修身”,修身可以通过一段卓越的大学之旅得到升华,从而为个人在社会上的发展和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期间是一个人品格、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精神状态、学习状态、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毕业后的工作状态,都能体现一所大学的教育水平。三亚学院是一所年轻的大学,成立之初就利用先进理念引导学校各项建设,为学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年轻所以我们踌躇满志,正因为年轻所以我们生机无限,正因为年轻所以我们可以站上巨人的肩膀。年轻的大学与青春的阳光学子良性互动,三亚学院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卓越进程,培养出优秀的学子。
记者:何谓“青年学生与学校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李艳:所谓“良性互动”,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学校为青年学生提供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平台,给青年学生参与学校运行和管理的机会,青年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助力;二是学生在推动学校建设的同时提高了个人素质,为学生今后的社会工作积累了经验,从学校的培养目标——“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来说,这又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我们的三亚学院在“一次创业”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现在正踌躇满志地进行“二次创业”。陆丹校长所提出创造在位谋事的理念,谋事有权的制度,权为公用的文化,为三亚学院的“二次创业”指明了方向。如何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树立良性互动的理念;二、建立相关制度,确保良性互动持续下去;三、丰富和发展良性互动的平台。
记者:如何在学生中树立良性互动的理念?
李艳:要树立良性互动的理念,首先要打破传统观念,即“学习就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观念。美国好莱坞有句流行语:“成功不在于你会做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这充分说明了我们所学到知识和技能只是成功的基础,而能不能找到“用武之地”才是成功的关键。学生一入学,就应该通过有计划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一成不变地坐在课堂里“被教育”、“被灌输”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个人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同样要重视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养成。广大的青年学生应该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作为年轻的大学生,我们为了什么而学习?”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最好的答案便是我们三亚学院从建校以来一直秉承的办学理念——“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即学习是为了培养优良的意识和意志、掌握服务社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并取得成功。有了这样清晰而卓越的目标,学生们自然会重新审视自己、定位自己,提高个人能力会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
其次,在平时的生活中,专业教师和辅导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种组织和活动,培育学生的“良性互动”意识,让他们知道参与这些组织和活动有益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学生组织和参加学校团体,通过自主处理内部事务,可以提高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参加难度较大的课题研究或体育运动并持之以恒,可以提高耐力、增强毅力;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为踏入社会积累人脉。
记者:如何建立相关制度,以确保良性互动持续下去?
李艳:学校给予学生一定的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和机会,让学生在学校管理中有一定的发言权。使学生实际感受到学校的发展与自己息息相关,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二次创业”的战略更新了对教师的评估方式,即学生被赋予了评估权,其评估权重高达55%,这实际就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一种方式。
记者:如何为青年学生提供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平台?
李艳:为了帮助青年学生充分利用四年的学习时间实现“走向社会”的目标,学校在两方面为学生们提供了学以致用的机会:一是在校内提供学以致用的舞台;二是在校外甚至国外建立学以致用的实习基地,开阔他们的视野。举例来说,在校内,我们有uctimes校园杂志和uctv校园电视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运营。这为各专业学生提供了锻炼新闻编导能力、主持能力、节目策划等各方面实际能力的良好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习与锻炼过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颇具竞争力。在校外,我校与国内甚至国外众多单位建立了实习合作关系,例如,在国内,我校建立了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三亚学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国外,我校与莫斯科国立大学交换留学生,与泰国布拉帕大学代表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与丹麦葛莱体育运动教育学院签订国际体育领导者教育合作项目协议,将2011级体育竞猜专业学生送到韩国实习等。除了这些实习平台以外,学生会和各个学生社团也是学生们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天地。学校的积极引导将促进学生社团的繁荣,为学生社团的创建和发展提供宽松有利的条件。
三亚学院是一所年轻的、充满了青春活力的大学,我们的学生是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阳光学子。在“二次创业”的卓越进程中,充分引导学生的力量,增强青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必将为三亚学院的“二次创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编辑:陈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