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召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转赠仪式
6月28日下午,我校在书海馆302会议室召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转赠仪式,将中宣部、教育部赠与我校的全套教材转赠给图书馆和社科部。党办主任李长禄代表学校赠书,图书馆馆长李振乾和社科部副主任王�r接受赠书。图书馆、社科部、宣传部教师及部分学生代表参会,全程见证了赠书仪式。
据了解,自2004年4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中央决定组织全国最强的学术力量,编写150余种哲学社会科学专业骨干基础教材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其中包括40余种重点骨干课程的专业基础教材,形成反映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成果,体现当今中国学术研究和教材编写最高水平的重点教材体系。经过多年努力,完成编写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专业课重点教材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概论》等精品图书34种105册。

党办主任李长禄主持捐赠仪式并讲话
党办主任李长禄表示,中宣部、教育部向全国500多所高校赠送了本套重点教材,海南省共有四所高校获赠,我校是其中唯一一所获赠的民办本科高校,体现了中央对三亚学院的重视和期许;得此前沿、丰硕的研究成果,是全校师生的荣誉和骄傲。学校将该套教材转赠与图书馆和社科部,希望社科部能够认真研读、学习、体会、应用该套教材,用全新的理念武装思想,构建价值体系,加强提升自身政治理论素质和专业教学素质,推动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希望图书馆能多向学生推荐这套教材,让更多的青年学生走入图书馆,阅读书籍,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深度。

社科部副主任王�r代表全体社科部教师向学校的赠书表示由衷的感谢
社科部副主任王�r代表受赠部门讲话,向学校的赠书表示由衷的感谢。她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当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基础性工程,是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工程。这套重点教材由全国各领域的顶级专家精心编撰凝练而成,希望努力形成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和材料体系。社科部全体教师一定会学好用好这套教材,努力做好思政教学工作的同时,强化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体系。

赠书(一)

参加本次捐赠仪式的青年教师王志强翻阅了本套教材后告诉记者,他认为该套教材呈现出三大特点,首先它收录了不少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并编写了导读,可以引导同学们多读原著,享受经典;同时还能避免马恩的一些重要表述和观点经二手三手资料棱镜折射后的失真。第二,它包含了哲学、文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一级学科的基础理论教材,力图建构一个跨学科的完备意识形态叙事体系,这在相关教材中是比较少见的。第三,这套书还包括了一些非传统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重要二级学科的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编写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等教材。这类意识形态立场突出的教材近年来比较少见,也比较有特色。以西方经济学为例,和进口的教材相比,“马工程”的这套教材政治立场坚定,在通俗介绍西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同时,重点揭露其阶级属性,逐章节系统批判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缺陷”。通过这套教材来学习西方经济学知识,学生的专业素养可能会很不一般。
仪式结束后,学生参会代表人文汉语言1202班的吴丹丹和法学1201班的伍铭都表达了对教材阅读的期待,她们将加强自主学习,认真翻阅教材内容,同时认真上好思政课,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哲学思想的认识深度,利用所学方法论,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