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27日,中国再发展研究院启动仪式在我校隆重举行,首届年会暨首批研究课题招标仪式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香港等地的多所大学知名学者齐聚我校。他们在共同参与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同时,也为我校阳光学子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讲座,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整个三亚大讲堂座无虚席。名家与学子畅快交流观点和想法,其“求学论道”的精神和形式,让每一位参与者如沐春风。以下是记者随机走访讲座的手记,与大家一道分享智慧,感悟学术魅力。
数位专家学者齐聚三亚大讲堂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陈文鸿做经济地理学的专题报告
首场学术讲座于26日下午3点在我校书德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陈文鸿教授为在场300多名财经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带来了题为《经济地理学》的专题报告。陈教授首先从数学模型与经济学的紧密联系入手,提出了均衡问题和新增长理论,由浅入深地带领大家分析了当代公共机构的经济学以及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并对人类经济学的前景和即将到来的挑战发表了他自己的见解。讲座中,陈教授用他睿智的语言、深厚的知识储备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认真聆听中积极思考,在主持人的安排下,不时与师生交流互动,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现场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气息。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主编王利民与师生探讨中国经济学发展特征和未来展望
27日下午3点,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主编王利民与我校财经学院院长陆德明教授围绕“中国经济学发展特征和未来展望”的主题进行了一场学术交流,在场师生聆听学者对话,感受经济与社会不同视角下的中国变迁。王利民教授首先回顾了我国经济发展先后经历的探索、摸路、80年代中后期、市场化全面经济改革、国际化、以及城市化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等六个时期的历史进程。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摸索未来发展趋势的脉搏,老龄化时代的来临,中国将面临诸多如社会保障、融资、经济再发展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解决。随后,陆院长从经济学研究的两条主线交织呼应谈起,从效率与公平、改革与法制建设等角度回应了目前问题多发阶段的中国现状。学术对话的智慧碰撞,激发起了在场学子们积极探索问题的浓厚兴趣。
我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麻国庆畅谈海南研究的人类学意义
我校特聘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兼人类学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麻国庆27日晚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海南研究的人类学意义》的专题讲座。这也是麻国庆教授第6次来校为学子们做专题报告,学子们对他的喜爱和热情从报告现场的热烈气氛中就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麻教授以一种环南中国海区域的视野重新解读海南省民族文化。他认为,海南省人类学的研究有着族群的多元与共生、族群的和谐共处、社会开放体系的实验室的方法论意义。中国人类文化是由中原文化、大陆文化支撑中国文化体系,但在海洋文化方面较为陌生,海洋思维薄弱,应对海洋问题的能力也不足,海南既是大西南出海的前沿,又是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包括了黎族、回族、苗族(瑶族)、�D家人和汉族五个族群。在谈到�D家人的生活方式时,现场学子与麻教授进行了互动,对于学子们提出的�D家人由靠海捕鱼到逐渐‘上岸’的转变过程中的文化融合问题进行了解答。
黑龙江大学校长、教授张政文分享欧洲世界主义传统与当代全球化的研究
28日下午4点,黑龙江大学校长、教授张政文就“欧洲世界主义传统与当代全球化——关于当代全球化理论的一种历史描述与释析”这一主题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他认为,历史有其厚重感,全球化的当代性蕴含着深厚悠远的历史文化,更关注的是全球化作为一个我们时代的课题的同时,表达着欧洲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一种追求,当今全球一体化最显著的一组社会存在方式就是这个世界在当今是以着开放式的交往来实现人类的生活时间和空间的交流。张教授以独到的眼光、巧妙地解释了欧洲世界主义的根源,同时希望学子们能够到世界各地走走,开阔自己的眼界,能够使我们的文明向前再走一步。
我校阳光学子与学者专家交流探讨学术观点
这些只是近期三亚大讲堂的精彩片段,也只是阳光学子们拓视野、开新知的点滴学术熏陶。自05年建校以来,我校就发起了“三亚大讲堂”,遍请国内外的诸多名家莅临三亚开坛讲座,成为学子和三亚市民的精神家园。定时举行的“思想雨林”“博士沙龙”,采用“面对面”的形式,与学子们一道分享新趣、新知,助力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收获睿智与幸福的人生。
(文:大学生记者团 刘浩浩)
(图:大学生记者团 张桢干 李婷 王宁 杨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