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外合作办学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陆丹校长受邀为大会致辞

发布时间:2012-11-26浏览次数:2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中外合作办学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    11月23日上午,由我校承办的中外合作办学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开幕。来自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领导以及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2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教育厅(教委)领导或国际处负责人,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负责人,大学校长等共300人参加了大会。我校党委书记、校长陆丹出席了开幕式并为大会致辞。校领导沈关宝、王勋铭、秦杰锋、沈建勇及我校各二级学院院长、老师参与研讨会,与参会大学广泛交流,研讨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之路,并达成一系列合作。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张秀琴在我市组织召开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科学发展座谈会   开幕式前一天,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张秀琴在我市组织召开了“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科学发展座谈会”并访问我校,强调各组织队伍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分类指导,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生建学作重要讲话   开幕式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生建学作重要讲话。他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大会精神,强调此次研讨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会议。      我校党委书记、校长陆丹受邀为开幕式致辞   我校党委书记、校长陆丹受邀为开幕式致辞。他在致辞中特别强调了中国高等教育在中华文明史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中国的高等教育参与了国家知识的积累、制度的构建、传统文化的传承及社会的凝聚。而从中国大学的现代化之路来看,从广泛意义上中国现代大学的历史一开始就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无论是从条件、价值理念,还是在大学的组织架构、社会功能中都得以体现。   陆丹表示,中外合作办学既需要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撑和大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乃至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现代化和本土化两者都充分发育的基础上,中外合作办学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陆丹诚挚欢迎在场专家、学者们加盟三亚学院国际办学的合作项目,并为在场各位参会者介绍了我校8年发展情况,学校自建校起至今,已取得了从质到量的极大突破。学校积极汲取中外合作办学经验,瞩目国际化工程,现已与50多个院校进行合作交流,先后与美国、瑞典、德国、俄罗斯等国的知名高校达成合作协议,与中山大学、黑龙江大学建立研究生研究院,并已有来自英、美、俄、日等11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   开幕式后,陆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际学术研讨会落户三亚,给我们带来了学习借鉴的机会,中外合作办学是适应和服务于高等教育的新启迪,也是促进高校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举措。三亚学院也将借此契机,与更多国外知名高校洽谈交流,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据悉,本次国际研讨会共300多名代表参加,分别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2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省级教育厅(教委)领导或国际处负责人17人,“985”、“211”高校的代表100多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负责人60多人,40余位大学校长也参加了会议。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也应邀参加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160篇,经过严格评审、筛选,大会组委会确定参会论文91篇,收入大会论文集75篇,以供参会者探讨交流。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实施2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截至今年10月,经行政审批机关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共有1765个。其中,本科及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42个,本科及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32个。这个数字比10年前的712个多出一倍多。   研讨会召开两天,会议围绕“中外合作办学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主题,以大会报告和分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其探讨内容有:新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外合作办学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方向与路径;中外合作办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外合作办学与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外合作办学如何促进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中外合作办学如何促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若干国家和地区涉外合作办学的政策与管理等。会议由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海南省教育厅、全国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会(筹)联合主办,海南大学共同承办。 (文:大学生记者团 朱琪昊)(图:大学生记者团 蒋晔峻 郑岑宁)(编辑:袁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