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今日《中国教育报》刊发我校新闻

发布时间:2012-11-08浏览次数:1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导读:今日上午9时,期盼已久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人民大会堂正式开幕,在这个隆重特殊的日子里,《中国教育报》以《党旗引路,天涯放歌》为题报道我校“以党建促校建”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真实记述了我校办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大学的建设发展情况。以下为报道全文。 党旗引路 天涯放歌 ——三亚学院“以党建促校建”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    椰风海韵,阳光璀璨,党旗映照天涯。这是一支由海南省三亚学院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自愿组成的“鸣鹰支教队”。每周三,来自该院40多个专业的88位大学生,奔赴贫困黎乡苗寨的山村小学,开展义务支教活动。至今,已有300多名学生担任过志愿者,3000多名孩子因此受益。   在三亚学院,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以党建促校建谋发展,办一所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大学”。该院坚持走党建校建“双内涵”建设发展之路,8年来,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培养输送了上万名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被誉为海南高校的一张“名片”。 政治方向不能动摇  2005年,学校创办之初,就将“坚定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贯穿到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永远跟党走,不管文化与价值观如何多元,不论各种社会思潮如何跌宕,跟党走,听党的话,这个根本的政治方向不能动摇!”学校党委书记、院长陆丹说。   “我们把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愫融入思政课教案之中,优化思政课的教学载体,使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相衔接。”刚刚获得赣粤桂滇琼五省区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的该院思政课教师王志强说起自身感受,感慨万分。学校还通过开展主题演讲、辩论赛、案例教学讨论等活动,让爱党、爱国、爱家乡入脑入心。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土家族学生熊雪宇,毕业时主动回绝上海一家大公司邀请,毅然回到条件艰苦的贵州家乡。她说:“我要用学到的知识,建设家乡,让家乡变得更美好!”如今,她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设计师了。 积极服务黎乡苗寨  学校创建以来,始终高举党建的旗帜,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为促进三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今年4月,陆丹率领由该院11名教师组成的“博士团”,深入年人均收入只有3000多元的育才镇进行考察,并与该镇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学校组建暑期“三下乡”服务队,拨出专项经费,派出19名队员,利用高校优质资源,对育才镇开展全面帮扶。从5月到8月,队员们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当地发展生产。   如今,学校已成为承担海南省科研项目的主要高校之一,并被确定为海南省岛屿文化生态与社会发展、海洋研究、海洋通讯研究、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四大研究基地。 以党建促校建  学校以党建促校建,在全院建立起14个党总支,下设28个党支部和17个学生党小组;两个院直属党支部,各系配备了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   为实现让学生愉快学习、自主成长的目标,学校推出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着力引导学生向创新、创业型人才发展,不断激发学生个性学习需求和营造自我进取的氛围。学校还坚持以党风端正教风、涵养学风,定期对教职工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系列规章规范教职工师德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校学生共取得82项科研成果,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43篇,获得各类奖项1121项。该院毕业生已连续3年就业率达98%以上,有45%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海南,其中不乏外地学生。如今,他们已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主力军。  刊登于11月8日《中国教育报》二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