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是我校启动2012级新生入校报到工作的第一天。早上6点半,各学院迎新工作的老师和同学们就在报到大厅——风雨运动场等候新生的到来。为了能让新生更快更好地完成报到,熟悉校园,融入他们大学四年的生活,各学院各出奇招,纷纷亮出自家“招牌”——
人文学院:“欢迎90后”拉近心理距离 
在人文学院的迎新现场,“欢迎90后”的横幅十分醒目,跳脱的色彩,活泼的卡通字,在众多欢迎标语中格外惹人注目。原来,人文学院此举主要是为了让新生第一眼就产生身份认同感,拉近和新校园、新学院、新同学的心理距离。
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明信片寄浓浓师生情 
每个到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报到的新生都会收到一张校园风光的明信片。明信片的正面是该学院广告学专业的学长们自己拍摄、设计、制作的校园风光,背面则是专业老师们手写的祝福语。亲切温馨,小小创意瞬间让新生倍感温暖。
旅业管理学院:《南国》新生特刊提供各类信息 
在派发资料的同时,旅业管理学院也不忘给每个新生送上一份最新的《南国》小报,这份小小的学院自办刊物上,集中展示了新生入校后需要了解的各类信息,包括辅导老师介绍,入校后活动安排,一学期大事记录,以及老师、学长对新生的殷切寄语。
体育学院:希望之树,种下四年期望 
在体育学院的报到现场,有一棵贴满了各种便笺条的“希望之树”。每一张便笺上都写有一位新生对大学四年的期待。“希望学有所成”,“希望能获得真本领”,“希望能交到更多朋友”,质朴简单的话语,让每个新生在入校第一天就有了四年的目标。
管理学院:我的大学,我来了! 
管理学院的报到现场正前方竖着一块展板,每个来报到的新生完成所有报到手续之后都会在这里签下自己的名字并有学长为他们拍下照片留作纪念。四年后,这张照片或许会成为每个新生最为珍贵的回忆。
法学院:给第一位报到的同学颁奖 
当法学院的两位同学不辞辛苦,长途跋涉,早早的就来到了学校时,他们拿到了步入大学校园的第一份奖励,那就是第一个报到奖和第一个自主报到奖。新学期报到的第一天,法学院的奖励政策,不仅安慰了离开家乡的学子们的思乡情,更是鼓励新生以积极的心态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财经学院:认识自己的辅导老师 
和其他学院的宣传展板不同,财经学院把两位新生辅导老师的照片、个人简历、联系方式的宣传板放在了报到现场最醒目的位置。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辅导老师是和每个新生联系最多的人,也是每个新生的大学“良师益友”。不少新生表示,这样能提前了解一些关于辅导老师的情况,更容易熟悉大学生活。有家长也表示,这样直观地看上去,辅导老师的资历一目了然,想着自己的孩子给这样高学历的党员老师带,更放心了。
国际旅游学院:学长“帮帮团”助新生 
今天,在转盘处、南区通道口、小车乘坐点、东区大门这些地方都能看见国旅的迎新人员,似乎无处不在的特点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原来,这是他们组织的学长“帮帮团”,灵活分散,无微不至,尽最大可能照顾好新生入校后的每个环节。
理工学院:严谨首问负责制 
从细节落实上,最能体现理工学院做事的一丝不苟。今年,他们的迎新工作实行首问负责制,要求每个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对接到的新生一站式服务,从头负责到底。并且在每个新生到来时填表登记新生接待的人员名单,真正把首问负责制落到实处,形成有计划,有监督,有反馈,有评估的过程监控体系。
社会发展学院:迎新实践两不误 
参与社会发展学院迎新的学长们是一个专业的社工社团“天涯社工”,对于他们来说,迎新不仅仅是欢迎学弟学妹的工作,更是一次专业实践的机会。有了专业知识做支撑,学长们身体力行的指导对新生而言是最好的榜样。
外语学院:整齐划一显风貌 
外语学院可能是迎新队伍中服装最统一,报到引导牌设计的最为精致的一个学院。整洁的白色体恤,白色卡牌,醒目的红色字体让这个学院的迎新团队看上去干练高效。
艺术学院:党员服务树先锋 
艺术学院把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放在了迎新现场,特设的“党员服务岗”处处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在整个迎新过程中为参与迎新的工作人员和学生们都树立出了良好的榜样。他们说,党风促教风,教风养学风,在任何工作环境中,党员都要成为一面旗帜。迎新,也不例外。
音乐学院:欢迎你们,我们都在! 
每一个学生干部都参与,每一个老师都到场。音乐学院在迎新工作中充分发挥了集体精神。全心全意做好新生的接待工作,为同学们进入大学留下一个美好的开端,或许不仅仅是音乐学院,更是全体三亚学院老师、学长们的共同心愿。 (文:大学生记者团 张�F蕾 尚晓晨 张潇�@)(图:大学生记者团 任点军 张桢干 蒋晔峻 郑岑宁 各学院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