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丹院长谈大学教育,鼓励老师们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做“功德圆满”的好老师

新老师们专心致志地听报告 为了适应学校发展规模和质量提升的要求,学校从海内外新招聘了一批教师,为了帮助初入职学院的新教师更好地找准职业定位,我校于8月25至29日开展新教职工岗前集中培训。本次集中培训和老师们的第一年教学在岗培训相结合,通过帮助老师们理解、认识、践行三亚学院基本理念、基本制度和基本文化,明确三亚学院教师职责规范,促使其更好掌握教学理论,应用教学技能,过好课堂教学第一段,带领老师们尽快融入“志业、敬业、专业、乐业,有团队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三亚学院师资队伍。 在8月26日的报告会上,党委书记、院长陆丹教授为老师们做了“关于大学教育”的主题报告,赢得了老师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陆丹从对大学的认识,对三亚学院的认识,如何做一个好教师,以及今后办学思考等四个方面和老师们做了交流。 他表示,在对于大学的认识上,不同的大学由于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处在特定的地理、经济、文化背景下,因此带有不同的痕迹,此种痕迹与大学的物理空间相关,今人可以从其校园布局及建筑风格一窥端倪,同时,这样的物理空间也影响大学的人文空间,对大学管理、大学文化产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对于不同的大学,评价标准,认识方法都应该有所不同。大学的发展能否与时俱进,能否与解决社会问题相关,需要大学智慧地定位、逐步的展开。作为大学中的后起之秀,则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更为清晰,更加广阔地认识到这个过程,并进而整体思考,并以找到内在路径、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实现。而这个思考的过程,要求对大学,甚至对任何组织发展科学的认识,在这个认识过程中,线性思维太过简单,总体思维太过武断,整体思维成本太大,而空间结合时间,系统结合细节,中庸结合聚合等新的思维方式,可能更合理,应该成为学术、学者、教学的基本素养。面对信息时代“知识平民化”,假信息获取渠道增多,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看待及解释世界的“理由”的背景与方式,这对传统上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大任的老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适应“没有权威”的世界很艰难,但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引领并陪伴学生探索知识世界,对于今日大学课堂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对于三亚学院而言,八年建设中,三亚学院主动面对的历史、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大学进行思考,以及由此带来的战略、策略、路径、制度、文化的决策、抉择都并不是偶然。呕心沥血产生的聚合效应让三亚学院获得了今天的成功,这值得鼓励,但不值得骄傲。其中我们值得自豪并坚持的是我们的阳光文化,它已经是大学气质一部分。而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不符合阳光文化的行为,不要害怕,不要怀疑,也不要被迷惑,背离阳光文化的行为在这里终究不受欢迎,而学校公开倡导的行为则见诸规范、文件、讲话、媒体,已经给每个人都提供了可参考的方式和路径。 陆丹最后寄语所有老师“好教师要功德圆满”,他表示“功”在教学、科研,“德”在爱学生,要呵护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不断自我超越;在求真意义上,科研要有感而发,要解决真问题,要能够为社会服务。 据了解,这次培训主要分专题报告、小组交流和集体研讨,教学方法示范观摩、课堂教学体验交流,技能竞赛,教学任务实习实训等形式,内容涉及教学大纲解读、课堂设计及教案撰写、课件制作、常规课堂问题、教学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具体培训工作由教务、科研、人事、各学院及评估院协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