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教育报》三亚学院紧贴国际旅游岛建设育人才

发布时间:2012-06-25浏览次数:1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专业与市场共振 制定十项人才培养标准,三亚学院紧贴国际旅游岛建设育人才
    本报讯(记者 刘见)“我院今年旅游管理专业的712名毕业生,尚未走出校门就被预定一空。26人与意大利歌诗达邮轮公司签订了就业合同,16人被澳门酒店录用。除赴国内外读研的22名学生外,其他人已全部就业。”三亚学院旅游管理分院院长田言付高兴地对记者说。   作为三亚市首所本科院校,三亚学院自2005年创办之初,就将学院发展与当地经济走向及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本着“学生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理念,紧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设置学科,打造特色专业,鼓励多元化发展,通过7年探索实践,构建起本科生应用型、实用性人才培养模式。    三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陆丹介绍说,早在2005年,该院就设立了高尔夫管理专业;2008年设立旅游管理邮轮管理与服务专业;2011年设立亲水运动专业;2012年秋季,将在全国率先开设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担任领军人物的我国首个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汽车变速自动化方向)等。这些紧贴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前瞻性的课程设置,使该院多年来在人才培养上,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前沿结合,学院发展与市场同频共振,毕业生供不应求。   学院制定了10项人才培养标准:须具备工具、专业、人文、人格、行动力等5种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学习、实践、适应、可持续发展等5种能力。为确保人才培养标准的顺利实施,该院通过搭建理论教学、实践实验教学、健康人格养成、人文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教学运行保障等六大平台,建立起完善的育人机制。    副院长王勋铭介绍说:“建院初,我们就成立了由教育专家组成的三亚学院教育教学评估院,其任务就是对全院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价,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成长。”   据了解,在这套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估院专家的意见占30%,分院和教务处评价占20%,教师科研底线评价占10%,而学生对任课教师每节课的评价占40%。老师们说:“这套评价体系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映,使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在被誉为“广告平面设计奥斯卡奖”的面向全球华人大学生设立的“金犊奖”系列大赛中,该院有56件作品获奖。学生获奖作品之多,覆盖面之广,引起专家的关注。该奖创设团队曾专程来三亚学院探究其教学秘诀。    在一系列改革举措的作用下,三亚学院学生在学业及就业上都取得了瞩目成绩。近年来该院学生共取得82项科研成果,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43篇,获得504项全国性奖励,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上升,2011届达97.34%。该院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满意度由2009年的90%上升至2011年的93.2%。   据悉,该院迄今有毕业生7532人,来自海南本土的学生991人,而选择在海南当地就业的有3193人,占全部毕业生的42.39%。其中有许多是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他们满怀热情加入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行列,在这片热土上施展才能。 原刊于《中国教育报》6月23日,二版头条 

推荐阅读